首 页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3年第二期 2023年第一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五期

浓墨华章见真情——谈朱松发的绘画艺术

2024年12月08日 12:09  |  作者:王雪峰  |  来源:《画界》2024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就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朱松发先生而言,他的艺术生涯和时代是紧密相连的,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之后,他便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艺术方针,创作了一批彩墨宣传画。改革开放之后,在新的文化背景下,面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朱松发的艺术创作开始重新面对传统与现代,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他从个人心性出发,面向生活、师法自然、问道中西,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些题材以及书法之中反复试验,积极追求个人现代语言风格。盛年之后他以狂草笔法入画,以雄猛刚劲之气贯之,以浓墨相生塑造心象之形,创造了当代山水的焦墨新意象,为当代山水画坛现代性的探索增添了浓重一笔。

未标题-1

黄山松云(国画)144×393cm 2019年 /朱松发

1984年,朱松发四十二岁,正值壮年,那年创作的《金色的年华》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六届美展是新时期以来非常重要的展览,那次展览上涌现了一大批美术界的优秀画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相较于北京、南京,当时的合肥算不上一个美术重镇,朱松发这幅作品能够入选非常不容易,这张作品现在看来很小,相当于两张四尺纸大小,但既便在今天看来艺术水品是也立得住的,它是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主题创作。这幅主题创作已经从模式化中跳出来,体现了朱松发绘画能力和未来绘画发展的因素:他具有非常强的人物写实造型能力和画面整体掌控能力,画面山水背景和行草书题跋能力也体现出他在书法和山水画方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除了参加美展的主题性创作外,朱松发还创作了一些延续文人画文脉的作品,1987年《红叶醉秋》、1989年的《春风》、1993年的《怀素书蕉》,和当时画坛新文人画画风是一致的,注重用线,追求逸格。很显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实践并没有达到朱松发内心追求的艺术样式。他内心有一股激情,急切需要一种自我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于是新世纪前后,他开始进入了变法期,1998年他创作的《老子出关》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采用了拼贴法,试图解构传统的样式,同时将书法参与到绘画的图式构建中,这种在肌理视觉效果上的技法实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实验水墨中经常出现,可见这种时代画风的互鉴。这张作品是他变法的先声,有很多个人风格元素都是从这里逐步生长的。

画界24年5期-249

根老香古见天地心(国画)188×98cm 2019年 /朱松发

朱松发的变法很重要的路径就是将现代书法的视觉经验带到绘画中来,这里先谈一下他的书法实践。他的书法可以看出散氏盘、二爨、泰山金刚经等碑学的影响,非常有力度,但同时他以一个画家的视角来解决章法问题,他是在画字。2004年之后,他创作的书法作品追求绘画性,注重形式构成。2017年,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将书法的多重元素进行拼贴,是书法作品在综合材料领域的尝试。2019年,他创作的《星临万户动》等作品,写得很满,字型越过边界,到了画外,笔力非常雄厚,浓重的墨色仿佛入纸三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的草书写得随心所欲,充满激情,点画披离,抑扬顿挫,霸气外露,楷书写得浑厚而朴拙。2019年他创作的《听鸟说甚》等作品尝试将宋体字引入书法之中,在书法创作中解构宋体字,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实验。他在书法创作中充分进行了现代性的实验,而这些实验直接影响到他的绘画。如果我们将他的草书截取一个局部放大,就是一幅抽象的焦墨作品,和他晚期的焦墨山水在笔法和气韵上完全一致。因而,他的焦墨山水就是脱胎于他的草书笔意和草书的视觉感受。

画界24年5期-250

天开苍石屏(国画)124×247cm 2017年 /朱松发

在朱松发的绘画之中还呈现一种“奇崛”美学,这种美学一方面来自画家精神世界自我需求的成长,更重要的来自和自然造化的对话。他被天台山国清寺的隋代梅花所震撼,古刹前的千年梅花是有灵性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梅花成为朱松发的一个表现主题。在他反复表现的梅花作品中,奇崛多姿的梅花姿态与历史沧桑留下的痕迹给了他更多的启发,造就了他绘画“奇崛”与“厚重”的美学追求。当然,出生于黄山的朱松发,自然会得到具有奇绝变化的黄山熏染。清代石涛诗言“黄山是吾师”,影响朱松发的不仅是黄山的自然风景,更重要的是围绕黄山所形成的黄山文化,特别是清代以来的黄山绘画构成了朱松发精神底色的来源。如何在前人基础上重塑黄山?这是朱松发艺术人生的主要使命。值得一提的是,朱松发的父亲是黄山的一名石匠,他以刀代笔在黄山上留下了诸多文人墨迹。这种家传的刀刻之工一定会影响朱松发审美心理的形成。他书法之中碑拓拼贴的技法由此而来,同样,他对于焦墨审美的趣味正是以笔代刀转换,唯有金石趣味的焦墨才能入纸如石。

画界24年5期-251

直气森森闪鳞甲(国画)180×98cm 2019年 /朱松发

朱松发的精神底色决定了他对于浓墨趣味的追求,也造就了他山水画艺术的最高成就——焦墨山水。虽然中国有很多画焦墨山水的画家,但是朱松发焦墨山水更具特色,他的焦墨山水焦而不涩、焦而不滞,墨色浓重之中有苍润之气 。他以心中的黄山为造化之源,用狂放泼辣的意气入笔,用恣肆纵横的草书笔法入画,大气磅礴、振聋发聩。中国传统山水画十分注重悟道和体道,朱松发的焦墨山水是含道的,其一,他的焦墨山水就是阴阳太极图的化生,太极图中黑白相生,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朱松发将山水画表现提炼为黑白二色,将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融入绘画之中,用草书笔法入画,笔随心走,一气呵成,从太极图中化生出自然万象。其二,朱松发的焦墨山水画师法自然,但又超越自然,从心出发,超以象外。他晚年的山水已经不拘泥于山水草木的形似,而在黑白经营之间,在线条生发之间走向极度凝练、概括乃至抽象。朱松发用大写意焦墨语言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以我生天地间、我自用我法的气度赫然卓立于山水画坛。

画界24年5期-252

天机正在忘言处(国画)111×69cm 2018年 /朱松发

朱松发是从传统山水画文脉基础走向现代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成就表明其已超越地域局限,他在当代山水画艺术语言之中所作的探索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民间美术部主任)

画界24年5期-253

忆昔曾歇苍崖下(国画)120×215cm 2014年 /朱松发

朱松发

(1942-2020年),出生于安徽省黄山紫云村,籍贯安庆市怀宁县。生前为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曾任安徽省书画院艺委会主任、安徽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张月霞

3

2

未标题-1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