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人物

俞金旺:重建乡土精神文化家园的带头人

2024年12月09日 08:55  |  作者:麦子杨 林 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西芹镇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被誉为闽江上游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奇石、云雾、竹海、瀑布”而著称,还有闻名的自然景观“鸳鸯石”网红打卡地、大柳源峡谷等。西芹是南平市的门户,有南平王之称的郑成功曾在这一带练水兵,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司令部一度设在西芹玉封庙,彭德怀、李天佑等事迹至今还在民间流传。这里还有虚云旧居、千年古寺开平禅寺等。西芹古镇自古就是重要商埠,前溪码头自开埠以来,既是上游木排流放的停泊点,也是船家、旅客、官船停泊上岸处,不远处就是始建于宋朝,距今八百多年的古道观玉封庙,供奉着西芹人尊敬的水神,护佑这方水土的平安和幸福。

或许正是这里的山水与英雄文化养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曾任西芹镇二届人大代表、南平市延平区四届政协委员的俞金旺,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英雄精神与道义文化气质的“土著代表”。

1992年,38岁的俞金旺从西芹运输公司艄队队长下岗并转岗成为长途运输司机,开始寻思着手重振家乡乡土文化,把玉封庙这座近千年的古刹建成乡土精神文化家园、西芹文化长廊、红色文化纪念馆、当地乡贤文化展示区和老年活动中心。现在,一楼活动中心开辟了“腾飞的西芹”大型图片展板和“四进农家”宣传栏;二楼开辟了道德墙、典故牌匾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道德回廊。改造后的玉封庙重焕活力,成为当地社情民意的中转站、节庆歌舞的排练厅、民间器乐的演奏场、科技知识的辅导课堂,成为延平区“三堂改书堂”的样板,其成功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并推广。

俞金旺说,我们这里一年一度的文旅重头戏水神节非常热闹,家家户户都参加,聚餐的桌子最多摆到100多桌。据有关部门研究认定,1933年9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东方军司令部从延平三千八百坎移驻西芹,司令部就设在玉封庙内。二楼是当年东方军首长召开军事会议的地方,当时在此指挥了芹山战斗等战役。东方军在玉封庙驻扎半个多月,深入各村大力开展扩红筹粮和土地革命宣传,各处曾留有当年红军数条标语。目前玉封庙已成为延平红色文化驿站,勒石立碑,纪念先烈,体现西芹人民缅怀之情,成为当地红色文化学习旅游打卡点,俞金旺也成为红色驿站站长。2018年他受邀参加重走长征路,2024年被评为全国榜样大会特邀榜样代表。俞金旺说,作为榜样代表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心情非常激动,为家乡西芹的英烈们和从故乡出发长征打天下的英雄们而自豪!

现在,走进玉封庙老年活动中心,一面墙贴上了捐助教育的人的名字,另一面墙上贴着当地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字,一种特别温暖的“爱的传递”扑面而来,充满善与爱。游客看到老年活动中心其乐融融的老人,总是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老年活动中心视野好,见山见水,门前就是青山绿水,还有一个红色文化广场,而且地处镇中心位置,相当于镇上的一个公园,也成了镇里的文化娱乐中心。

作为西芹镇二届人大代表、南平市延平区四届政协委员,俞金旺不仅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并大力弘扬,还为政府为百姓排忧解难,群策群力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红色文化驿站。镇里的众乡亲还说以前镇里没有路灯和垃圾桶,俞金旺为此积极呼吁,很快镇里路灯装上了,垃圾桶也有了。学校教学楼缺少设备、没有塑胶跑道,俞金旺知道了都尽力捐献。 俞金旺多年来热心公益、捐资助学,先后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西芹青少年发展促进会等捐款捐物,1998年西芹洪灾,俞金旺积极投入到抗洪抢险中,组织村民从被洪水袭击的岛上救出了几百人,荣立三等功。大家都夸俞金旺是一个善人,一个善小也乐为的大善人。今年初,新到任的西芹镇党委书记陈建林带领班子成员多次现场调研红色驿站和镇老人活动中心,称赞俞金旺多年来为此作出的无私贡献和高尚品德,针对发展中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德不孤必有邻,天下必定有知音。俞金旺,就是这样一个来自民间的乡土精神文化家园建设者与守护者。“和谐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撑,是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玉封庙就是群众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独特形式,它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展现和谐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舞台。”——去年雕刻于此的“碑记”,正是对俞金旺的最高褒奖。 (麦子杨 林 静)


编辑: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