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推进中医药非遗守正创新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4中医药非遗保护年会召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表示,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要聚焦代代守护、传承精华,加强中医药非遗项目挖掘验证;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抓手,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表示,中医药非遗是传统中医药知识、技艺、思想、精神、标准、制度、世界观的广泛集成,这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生命价值、技术价值、学术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进中医药非遗守正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华民族儿女的历史重任,更是中医药非遗人的责任与使命。他指出,推动中医药非遗系统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要自立自信,发挥中医药非遗优势作用,保护是根基,发掘精华是重点,转化利用是动力。提高中医药非遗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度,推进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融合发展、转化利用与服务人类健康。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陈述云介绍,截至目前,云南已有传统医药类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项,覆盖了汉、壮、彝、藏、傣、瑶等多个民族,自成体系、医技独特、药品丰富、疗效显著。近年来云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对中医药文化资源整理挖掘,推出12家中医药非遗工坊。全省民族传统中医药呈现出“向上向好、欣欣向荣”的局面,未来也将借鉴各省先进经验,采取措施,推动云南中医药非遗资源的传承和利用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发布《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倡议书》。《倡议书》倡导各级中医药非遗传承人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三推进”“三提高”为重点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推进”即推进中医药非遗广泛传播,推进中医药非遗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医药非遗为民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三提高”即提高中医药非遗守正创新能力,提高中医药非遗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度,提高中医药非遗国际交流能力。
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承办,华龙圣爱中医集团、津药达仁堂集团协办。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