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2024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4年12月11日 16:48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郭海瑾)12月10日,2024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开放、交融、创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来自思想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20多家专业机构和中外知名专家参加活动。

微信截图_20241211164107

论坛现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明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革故鼎新、发展进步的。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创新发展、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注重挖掘和阐释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深入把握和处理好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关系,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发挥文学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姚植传在致辞中认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创新传播方式路径,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中华文化学院坚持理论先行,注重实践创新,加强交往合作,与有关机构共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品牌。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表示,自2022年创办以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在聚合多方力量、共同做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届论坛正逢《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正式出版发行,是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具体举措。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在演讲中认为,中国文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以文载道、以文会友,通过文学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认同,已成为中国文学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杨耕表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和根本的方法论。不仅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而且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介绍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开展国际传播的主要做法,聚焦收藏主业,综合发挥典藏、展示、研究、交流等职能作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金名片,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戏剧协会副主席陈涌泉认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促进中外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

希腊东西城市研究院院长、希腊雅典市前副市长亚历山德罗斯·莫迪亚诺表示,文化植根于特定的情境、背景和时间之中。理解中国文化无法用“非此即彼”的范式来框定,是西方世界与中国进行有效交流的关键。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开展国际传播的实践与成果,通过展览、考古以及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打造世界性的中国外宣品牌。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在发言中认为,要主动发声,更要借口说话;要以我为主,更要以我为核;要文化交流,更要突出行动。通过涵养人文观、彰显文明观、再塑天下观,积极践行三大“全球倡议”。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段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华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瑰宝。中华文化不拘泥于古典、传承和思想,更关注当下、创新和未来。期待与有关方面协同优化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协同创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叙事能力。

“中国有戏”项目在论坛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发起,旨在打造细分领域全媒体传播矩阵、开展国际交流、拓展文博文创开发等跨界融合,目前已与航天八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微信截图_20241211164116

“中国有戏”项目启动仪式

“中国有戏”首场演出于当晚举办,10余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及国内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展示中国戏剧的精髓和魅力。

论坛开设了版本、戏剧、诗歌、学术研究、科幻、科学技术、工业等八场主题研讨会,分别从不同细分领域,探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道路。

本届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文联、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共同主办,中国图书中心、中国网等联合主办。来自北京语言大学87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及来自170多个国家600多名留学生代表聆听了专家演讲,并观看了演出。


编辑: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