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农业中关村科技成果在荆楚大地生根发芽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齐波 通讯员 张硕)“以前我们种的玉米、黄瓜、西红柿等农作物产量不高,病虫害严重,收入也不理想。如今,我们采用了从平谷区引进的中农308黄瓜、中杂301西红柿、国杂460茄子等蔬菜品种,产量翻了好几倍,收入也大大增加了。”湖北省郧西县香口乡种植农户曹培新兴奋地说。
近年来,平谷区深化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全国农业科创中心,全域布局“博士农场”等示范应用场景,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通过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机制,郧西县通过平谷区引进中农308黄瓜、中杂301西红柿、国杂460圆茄子等蔬菜新品种,对比原品种产量提高了10%以上,平均亩产分别能达到6000、6500、9000公斤,亩均增收200元左右,丰富了郧西县蔬菜品种结构,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户收益。
“香口乡位于郧西县北部,是十堰有名的蔬菜专业乡,有十堰人民的菜篮子美誉。但随着大家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等优点的蔬菜品种需求不断增加,香口乡本地蔬菜种植品种反反复复就是几种,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喜爱和需求。”郧西县香口乡党委书记黄凡说。
如今,种植从平谷区引进的蔬菜品种后,记者看到无论是在农贸市场还是超市,蔬菜品种琳琅满目,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市民们都能挑选到自己心仪的蔬菜,只要想买,基本都有。“自从开始售卖从平谷区引进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后,顾客买得特别多。”郧西县天河优选总经理焦海峰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围绕平谷区“博士农场”等资源,郧西县还引进了不同品类的农产品—糯玉米新品种的农科糯 336,在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村开展示范推广种植,既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帮助农户不受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今年,农科糯336亩产达到1025公斤,相比当地普通玉米种植品种增比7.5%。农科糯 336 口感软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亩均增收可达1550元。
“希望通过对口协作机制,能挖掘更丰富的农业中关村资源,将平谷区‘博士农场’更多成功经验延伸到郧西,实现郧西农作物‘优新品、提单产、促增收’,促进当地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帮助农民长久性增收致富。”平谷区挂职干部,郧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朋说。
2014年,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平谷区与郧西县“双向奔赴”结成“亲戚”,十年来,平谷区累计援助郧西项目资金约2.1亿元,实施21个协作项目,为郧西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平谷区农业科技成果在郧西的转化应用,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郧西农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平谷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尤瑞苍表示,2024年是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启动十周年,平谷区与郧西在一系列对接交流活动中,情感愈发深厚,合作愈加深入。两地将在原有协作项目上加强沟通对接,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在郧西全面生根发芽,助力郧西实现人人有事干、户户有增收。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