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3日 09:24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13日电(记者 刘喜梅)以“传承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日前在京召开。大会聚焦行业难题和社会重大需求,汇集国内药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临床药学和药品监管科学专家,从而促进我国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国药学事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王辰院士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大会致欢迎词。王辰强调,健康已经成为首要民需,对药学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国家医学与药学的领军机构,肩负重任,将与全国药学同仁携手共进,推动药学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协和医学院已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首次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这一举措将为Pharm.D.制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最后,王辰希望,药学界在面对共病与“共药”的新挑战时,要能够主动开拓研究,探索共病条件下“共药”新的科学范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刘登峰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工作,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但科技创新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国家将在总结前期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工作计划。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国家医药创新领域勇挑重担,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谋划布局,聚焦重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断、防控、治疗等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突破原始创新和“卡脖子”等关键问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促进我国卫生健康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创新战略布局和保障供应链稳定的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加大医药创新力度和培育发展医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中国药学会将深化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及相关院所的合作,共同探索药学事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增强我国药物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药创新与发展司)副司长马忠明致辞指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支撑,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加强中药特色的炮制技术的传承、挖掘和运用,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持续深化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药科技创新和产业迭代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为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在会上作“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与创新药发展5年回顾”主旨报告。他回顾了五年间中国药品监督科学行动的主要成效,全面介绍了中国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规划。他指出,近年来,创新药临床受理和批准数量大幅增长,多个适应症治疗药物实现首次批准和迭代。同时,国家药监局着力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审评审批体系,为中药的科学监管、传承创新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要持续深化改革,支持创新药品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升药品监管水平。

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作“药物创新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旨报告,阐述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大趋势及原始创新药物日益凸显的战略意义。陈凯先指出,虽然国内创新药的基础已得到显著提升,但与世界顶尖研究之间仍存在差距。未来,需进一步融合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原始创新药物的战略布局,同时充分发挥中药、天然药物等我国独有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作“基因和细胞药物的药动/药效及成药性评价研究”主旨报告。他深入探讨了细胞药物的当前研究状况,并对比分析了细胞药物与传统化学药物或抗体药物之间的显著差异。王广基强调,基因和细胞药物正引领着一场医学革命,特别是干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细胞治疗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呼吁,要加强药学工作者与临床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细胞药物,为难治性疾病和罕见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以“基于中药开发抗癌药物的新策略”为题,围绕肿瘤细胞免疫代谢微环境、靶向基因调控、氧化应激调节以及肠道微生态调节等多个维度,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刘良以复方药苇茎汤和单味药提取物人参多糖为例,深入阐述了中药复方在抗肿瘤、增强免疫治疗方面所展现出的显著成效。他呼吁,应促进多学科间的协同合作,深入研究中医药,以期加速药物创新进程,助力实现国家的健康战略目标。

中国工程院肖伟院士通过视频的方式,以“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实践与研究”为题,深入阐述了以功效成分为创新核心、坚持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理念,介绍了中药创新药整合研发的策略、实践及未来展望。肖伟强调,中成药是连接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但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未来,要持续深化基于科研大数据的中药创新整合研发工作,促进中药与现代医学、西医疾病体系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药的科技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陈士林院士以“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构建”为题,深入阐述了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广阔应用前景。陈士林指出,本草基因组学研究不仅促进了分子辅助育种、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还推动了药用模式物种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药用植物研究领域的地位。他强调,未来应进一步加深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与药物筛选平台的融合,为新药研发提供更为强大的工具支持,以期有效解决新药开发难度大、疗效机理不明确等难题。

大会还设立药用植物资源、新药创制以及临床药学三个分论坛,分别邀请21位科研、临床、政策管理专家,就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承办,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支持。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