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人民政协网12月13日电(记者 刘喜梅)以“传承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日前在京召开。大会聚焦行业难题和社会重大需求,汇集国内药学研究领域顶尖专家、临床药学和药品监管科学专家,从而促进我国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中国药学事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刘登峰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面向人民健康的科技创新工作,我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但科技创新领域仍面临巨大挑战。国家将在总结前期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工作计划。希望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国家医药创新领域勇挑重担,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谋划布局,聚焦重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断、防控、治疗等国家重大需求,努力突破原始创新和“卡脖子”等关键问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促进我国卫生健康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创新战略布局和保障供应链稳定的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加大医药创新力度和培育发展医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中国药学会将深化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及相关院所的合作,共同探索药学事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增强我国药物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在会上作“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与创新药发展5年回顾”主旨报告。他回顾了五年间中国药品
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作“药物创新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旨报告,阐述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大趋势及原始创新药物日益凸显的战略意义。陈凯先指出,虽然国内创新药的基础已得到显著提升,但与世界顶尖研究之间仍存在差距。未来,需进一步融合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原始创新药物的战略布局,同时充分发挥中药、天然药物等我国独有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全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作“基因和细胞药物的药动/药效及成药性评价研究”主旨报告。他深入探讨了细胞药物的当前研究状况,并对比分析了细胞药物与传统化学药物或抗体药物之间的显著差异。王广基强调,基因和细胞药物正引领着一场医学革命,特别是干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细胞治疗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呼吁,要加强药学工作者与临床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研发细胞药物,为难治性疾病和罕见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以“基于中药开发抗癌药物的新策略”为题,围绕肿瘤细胞免疫代谢微环境、靶向基因调控、氧化应激调节以及肠道微生态调节等多个维度,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刘良以复方药苇茎汤和单味药
中国工程院肖伟院士通过视频的方式,以“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实践与研究”为题,深入阐述了以功效成分为创新核心、坚持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理念,介绍了中药创新药整合研发的策略、实践及未来展望。肖伟强调,中成药是连接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但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未来,要持续深化基于科研大数据的中药创新整合研发工作,促进中药与现代医学、西医疾病体系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药的科技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陈士林院士以“中药研究底层核心技术构建”为题,深入阐述了本草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广阔应用前景。陈士林指出,本草基因组学研究不仅促进了分子辅助育种、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还推动了
大会还设立药用植物资源、新药创制以及临床药学三个分论坛,分别邀请21位科研、临床、政策管理专家,就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承办,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支持。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