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虚拟电厂建设:空调和电动汽车资源亟须挖掘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王菡娟)12月10日,为深入挖掘空调和电动汽车在虚拟电厂建设中的潜力,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虚拟电厂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地位,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
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但新增绿电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电量需求,缺口仍需依赖传统能源来保障。解决这个问题有两大路径,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从装机主体过渡到电量主体之外,还应重视需求侧变革。在推进电能替代的同时,大幅提高需求侧的用能效率,通过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挖掘需求侧资源的灵活调节潜力。空调和电动汽车是最具潜力的负荷资源,亟须为这些沉默的宝藏资源画像,确定其可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技术潜力、经济潜力和可调度潜力等关键信息,并确保需求侧资源与发电侧资源享有平等的市场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指出,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智能交通转型和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为核心的绿色能源转型快速发展、深度交融。车网互动作为虚拟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储能能力,未来形成规模化的虚拟储能电站,参与虚拟电厂运行,不仅能够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还能够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韧性,同时避免大量的新能源汽车无序充电导致的配电网负荷“峰上加峰”,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
NRDC清洁电力项目副主任刘明明表示,虚拟电厂为平衡电力供需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虚拟电厂可以在需求侧聚合各类资源,特别是小微资源,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能够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 空调作为传统的负荷驱动因素,受天气影响大,容易造成电网局部供需紧张。电动汽车作为新兴的负荷影响因素,瞬时充电负荷大,无序充电会威胁电网安全。但同时,这二者也是城市虚拟电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资源。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苏州中资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分别在会上发布了《深圳市虚拟电厂建设潜力分析:空调和电动汽车》报告(简称《深圳报告》)、《苏州市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行方案:空调和电动汽车》报告(简称《苏州报告》),聚焦深圳和苏州两个城市的空调和电动汽车资源,提出了虚拟电厂建设的路径和建议。
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冯威介绍,早在2017年,得益于与NRDC的国际合作,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虚拟电厂。由于补贴政策优厚、峰谷电价差异大以及低电价时段蓄冷优惠政策等因素,深圳虚拟电厂响应频次高,市场活跃度强。报告估算,在最佳情景下,到2025年,深圳空调与电动汽车的削峰潜力可占到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的12%,填谷潜力可占到全社会低谷负荷的23%,其中空调蓄冷贡献15%,电动汽车转移充电贡献8%。
苏州中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主任程环宇介绍了《苏州报告》的主要发现。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需求侧资源探索的城市,苏州城市化程度较高,2023年7月,地区空调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超过当年全市最高用电负荷的三成,这为虚拟电厂提供了更多的调度和优化空间。目前,全市空调和电动汽车资源丰富,考虑技术约束情况下,预计2025年可调节潜力可达到约24万千瓦,相当于《苏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新型储能装机目标的60%。但受制于技术、管理、经济性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空调和电动汽车还无法常态化参与虚拟电厂的运行。
报告建议,虚拟电厂运营商要从项目内部提升资源响应能力,包括优化响应策略和升级基础设施,同时提高运维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商业模式获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合力从产业政策、技术规范标准、市场监管、交易机制和交易品种等方面协同推进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完善。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