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口述历史
见证澳门医疗事业发展
我2004年加入镜湖医院,这是我澳门新生活的起点。
1991年,我从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部)毕业后留校,在第二附属医院(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任内科医生。1996年前往广州,进了世界知名药企历练8年。随着女儿的出生、成长,为了能全家团聚,2004年我来到澳门,加入镜湖医院,还在工作期间加入了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
澳门回归祖国以后,经济社会极速腾飞,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非常幸运地参与并见证了回归后镜湖医院的跨越式发展——专科服务日益完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霍英东博士专科大楼落成,标志着医院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镜湖医院目前已发展成为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是澳门地区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
回归后,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中华文化、培养爱国情怀,镜湖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分批到内地不同的城市或医院参访。尤其是近10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研修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历史;在云南腾冲聆听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英勇事迹;在北京、上海、贵州、陕西、江苏、浙江、云南、福建等多地体验祖国新时代的新变化……
镜湖医院的专业团队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医疗专业人员短缺,国家卫生部曾多次从内地不同省市调动医务人员到澳门支援镜湖医院发展,也接受镜湖医院年轻的医务人员到内地医院进行专科培训。
我们与祖国、与特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澳门发生“天鸽”风灾。那是2017年8月23日,超级台风“天鸽”席卷澳门地区,全澳因长时间停水、停电,很多透析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面临死亡威胁。紧急关头,镜湖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借到消防用水,使得医院的透析机重新开始运作,及时救治了大量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从而避免了群体性死亡的恶性事件。
灾害发生后,虽然很多爱心人士和社团纷纷组织救助活动,发送各种救灾物资到居民家里,但仍有很多独居长者因行动不便被困家中,急需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决定成立“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医疗义工队”,由医生义工及校友义工共同组成,向最需要医疗救助的独居长者提供上门身体检查及灾后心理辅导。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澳门立法会议员马志成积极与政府相关机构协调沟通,并带领校友会核心成员前往民政总署、社工局等政府部门拜访,确定了义工队提供每周末一次上门探访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在紧急起草完成上门服务内容和注意事项后,2017年8月30日,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马有恒带领30多位义工,到青州社区进行了第一次上门探访。
“天鸽”风灾基本平息之后,医疗义工队并没有停下脚步,挂着校友会工作牌走街串巷成为暨大校友周末的日常。虽然这种坚守不易,但为社会付出小小力量,是一件让大家都觉得兴奋而又备感幸福的事情。
医疗义工队走过了2017年的“天鸽”、2018年的“山竹”,走过了新冠疫情,走到了7年后的今天。2019年,代表恒之关爱的“暨南恒爱医疗义工协会”正式成立。截至2024年4月底,协会已累计开展定期周末爱心探访174次,心理讲座辅导7次,累计出动医生义工1400余人次,校友义工2200余人次,为6600余名长者进行了身体检查,为300多位长者进行了心理辅导;并赠送了总值超过46万澳门元的各类药品及各类日常卫生用品。
爱心探访活动也得到澳门中联办、特区政府的关注、肯定和支持。中联办原副主任薛晓峰于2018年接见了义工队的代表,并鼓励义工队要坚持把这项有意义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从2019年8月起,澳门卫生局也对恒爱医疗义工队的工作进行了经费支持,使得义工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更好的保障。2020年,澳门药学会加入这项活动,使活动更专业、更完善……
2024年春节前夕,中联办教青部同人全程和恒爱的义工们一起参与新春社区探访,鼓励暨南恒爱医疗义工协会发挥专业价值,持续支持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澳门基层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斗转星移,转眼间我来澳门快20年了,从初来时的一位对澳门医疗行业懵懂彷徨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到现在成为镜湖医院行政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从对澳门社会的一无所知,到成为多个社团的核心成员。还于2019年成为澳区湖北省政协委员,在更广、更大的平台上努力发挥湖北和澳门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新时代,一定会有更绚丽的风景。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副理事长、澳门镜湖医院院长助理)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