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两岸>两岸交流
“陈映真的意义:台湾历史后街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陈映真的意义:台湾历史后街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贾元昌 摄)
11月2日至3日,“陈映真的意义:台湾历史后街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致辞(冯海文 摄)
王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定能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陈映真研究的蓬勃发展,使陈映真的文学精神形成更广泛影响。我们诚挚期待海峡两岸学者通力合作、砥砺切磋,接续陈映真等老一辈作家的志愿,携手同心、和衷共济,积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陈丽娜致辞(李鹏 摄)
陈丽娜在致辞中感谢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对陈映真的怀念,“我想这么多年来,给他的朋友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的人品。” 她还感谢了文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陈映真文学资料的重视与爱护。感谢文学馆为大家提供了讨论陈映真作品、理解陈映真思想的机会。
在主旨发言环节,来自台湾东海大学的赵刚以《陈映真文学与思想的伦理构造》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殖民地的孩子”“中国的孩子”“人民的孩子”是理解陈映真文学思想的三个重要角度。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陈映真”“时代与历史视野中的陈映真”“陈映真的文本与阐释”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举办了“我们如何阅读陈映真”青年论坛和“面向未来的陈映真研究”圆桌论坛。研讨会以代表发言加评议的方式进行,交流充分,评议精彩。
在大会总结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翔进行分享,他认为,陈映真先生是不朽的,他的作品不朽,他的人格精神不朽,他的理论实践不朽。他说:“陈映真的文字让我们看到,那些流淌在笔端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希望两岸青年应以此为契机,深入理解和传承这份思想遗产,为共同的文化根基与未来而努力。”
与会者合影(冯海文 摄)
陈映真先生是著名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2023年5月26日,陈映真先生的夫人陈丽娜将先生的珍贵文献资料无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在两岸引起了较大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馆在陈映真研究方面陆续开展了多项工作:系统整理陈映真文学资料,建立“陈映真文库” ,入藏近4000余件陈映真文学资料;举办各类学术活动,主办“我们今天如何阅读陈映真”主题读书会,为“纪念陈映真先生征文活动”提供学术支持;推出重要学术成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陆续刊发4期“陈映真研究”专栏。“今后,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将在陈映真手稿轶文的收集、文献的数字化及其深化利用、台湾作家口述史研究等领域持续耕耘。”王军表示。
3日下午,与会嘉宾赴矛盾故居和郭沫若故居进行参观。
编辑: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