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民企

不断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4年12月19日 14:07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民营经济的稳步提升无疑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这一数字不仅反映出中国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更是代表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多元化与发展潜力。那么,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如何?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主席李青表示,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不仅在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多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青举例,在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磅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不仅提振了民营经济的信心,也切实改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市场环境方面,民营经济也迎来了诸多利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持续缩减负面清单事项,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准入壁垒。同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清理各类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法治建设方面,民营经济同样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修订行政处罚法,进一步明确处罚标准和程序,出台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完善涉企法律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青海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李青告诉记者,以青海为例,我们紧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结合青海气候、区位、能源等优势,作出“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此,青海省工商联对省内外10余家在青已投资、拟投资的绿算领域民营企业负责人开展访谈调研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在青海省绿算投资、建设及运营等环节中存在发展信心不足、投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亟须采取有效对策措施,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发挥民营经济在绿算产业发展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如何落实?李青表示,我们从海量应用需求和多元算力供给两侧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促进投资增长,加快产业链建设。今年以来,《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发布,并在能源、科技等领域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引进。特别是依托“数据援青”帮扶机制,累计赴省外与数据援青6省市组织19场招商活动,签约项目28项,总投资超过549.97亿元,也引进了多位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型官员。另外,出台《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依托“昆仑英才”等人才计划,精准引进绿色算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57名、团队8个,优秀毕业生993名,签约落地绿色算力人才项目350个,柔性引进人才779名,绿算才智支撑明显增强。青海加大力度“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叠加青海充沛的绿电资源优势,加快民营经济引进落地,在西部兄弟省区算力同质化的发展态势中脱颖而出。“民营经济助推青海绿算产业发展,根本在于利用好政策推动市场化水平提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容量,促进绿算产业链快速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青道出了青海省脱颖而出的关键。

展望未来,李青表示,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落地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民营经济必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