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湖北

湖北咸宁通城县:“穷山沟”变成了“凤凰窝”

2024年12月20日 17:3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咸宁12月20日电(记者 谢阿愁 李木元 宋宝刚 王晶 洪琳 汪凯 信鑫)秋日的云溪水库,水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11月6日,由人民政协网承办的“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记者团乘车来到云溪水库,近距离领略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旖旎风光。

云溪水库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关刀镇,地处湖北、江西、湖南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北麓黄龙山余脉,东西两面高山耸峙,绵延二三十里,中间一条大峡谷,居住着不少村落人家,当地人把这个峡谷称为洞,所以云溪水库上游也叫云溪洞。

微信截图_20241220173020

“三十里云溪洞”,是通城县靓丽的地域名片,曾经却是关刀镇环湖四村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瓶颈。

据了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关刀镇修建云溪水库,形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因此将云水、高桥、道上、杨家四村分割成东西两部。从湖东到湖西要绕几个村,加之山路崎岖,山岭陡峭,村民出行难、产业发展难,让四村干部群众望湖兴叹。

通城县政协委员、提案委主任吴斐介绍,近年来,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村组,在关刀镇环云溪湖片区组织开展一线协商活动,建设“共同缔造示范片”,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

“借助共同缔造的东风,打造环云溪湖四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体。”2022年下半年,联系关刀镇的时任通城县政协主席汤会礼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市县政协委员一道,逐村召开屋场协商会,倾听村民心声,收集意见建议,迈出了环云溪湖四村连片改造建设的第一步。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走访调研中,村民们普遍反映了出行难问题。四村能否打通一条环湖公路成了连片改造建设的首要任务。

微信截图_20241220173028

“如今,12公里长的环湖公路建成,犹如一条黑色的绸带,将湖畔四村连成一体。”关刀镇镇长胡凌云向记者介绍,在通城县“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助推下,通过多方筹资筹劳,争取到了旅游公路、移民家园建设项目。在环湖公路修建中,各村通过协商统一建设标准,对砂石路进行硬化黑化,路面按两车道拓宽,涉及村与村之间的用地、用工问题做到“一碗水端平”,最终实现了环湖公路的顺利通车,让村民幸福感驶上了“快车道”。

胡凌云介绍,通过近3年来的持续推进,环云溪湖地区实施了农村厕所、垃圾治理、拆违治乱“三大革命”,改造屋场,栽种苗木,安装路灯,将人居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同时,建设了文化体育休闲广场,整修排水渠道,建成了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今天的‘美如画’。”

“我们村里有广场,有花坛,晚上的路灯照得雪亮,感觉就像在城市一样。”细数着家门口的变化,杨家村村民邓昌友由衷地高兴。

云水村村民潘四民告诉记者,云水村柑橘基地从去年2月份建设以来,带动了周边很多老百姓务工。基地在原来的荒山上建设了果园,既让老百姓获得了实惠,也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胡凌云介绍,关刀镇创新产业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共同缔造软硬件设施建设,吸引大批村民返乡创业。目前,关刀镇环湖四村集体经济共发展光伏发电380kw、建成水电站2家、微工厂3家,种植油茶3800亩、柑橘500亩、药材300亩,实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以上。

微信截图_20241220173036

“昔日的库区‘穷山村’变成如今的美丽‘凤凰窝’,是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生动体现。”县政协副主席李铁波表示,近年来,县政协依托 “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面对面”倾听民意,“零距离”开展协商,从能办得到的实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助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共同缔造,促进乡村振兴。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