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镜”中看澳门·委员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莫志伟:让爱国爱澳精神可感可知、可追可及

2024年12月24日 10:48 | 作者:李楠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 李楠)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自此,一桥连三地,大湾区迎来发展大机遇。

“六年前,能在家门口亲眼见证这个世界级工程的落成,为祖国的基建能力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无比的自豪!”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建筑置业商会会长莫志伟感叹道。

“在大桥开通之前,我们去香港主要依靠坐船,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澳门、香港和珠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极大地缩短了三地之间的距离,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莫志伟表示,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澳门回归后与祖国紧密相连、共同发展的生动象征,见证了澳门在国家支持下不断向前迈进的坚定步伐。

微信截图_20241224104633

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现在多个方面。”莫志伟表示,硬联通方面,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突破。港珠澳大桥、澳门大桥、澳门轻轨横琴站、黄茅海通道等重要基建项目相继落成开通,让澳门加速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出行更加便捷,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这为澳门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软联通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澳门经济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惠澳政策不断加码,例如澳车北上、粤澳两地车牌办理等便利措施,以及即将实行‘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政策,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往来,澳门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莫志伟表示。

微信截图_20241224104645

让爱国爱澳精神可感可知、可追可及

对于爱国爱澳精神的传承,莫志伟认为,要在过往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从“了解过去、感受当下、把握未来”三个维度共同发力,讲好澳门回归前后的故事,传承好爱国爱澳精神,让爱国爱澳精神可感可知、可追可及。

“从了解过去的维度来看,澳门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政府历史档案大楼、澳门口述历史协会以及‘澳门记忆’文史网站等丰富的资源,通过生动翔实的史料内容、老一辈澳门居民的亲身经历、现代科技数字化的手段,多措并举地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澳门的历史变迁,明白澳门回归的不易和回归前后发生的巨变。”莫志伟建议。

“在感受当下方面,惠澳政策的实施让澳门居民切实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红利。澳门可以多组织居民到内地参访交流,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脉络,增强对国家和澳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莫志伟表示。

“把握未来方面,要紧密围绕大湾区、深合区的建设以及澳门的发展定位。大湾区的建设为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引导澳门居民积极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把握时代机遇。”莫志伟同时建议,深合区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引擎,要鼓励年轻人投身深合区的创新创业事业。同时,通过打造澳门“中葡平台”、多元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等,让澳门居民明白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澳门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努力。

发挥澳门独特优势,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

“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极大,因此,澳门既要‘走出去’,推动大湾区走向国际化,同时,也要‘引进来’,吸引外国企业和人才通过澳门逐步进入深合区乃至大湾区市场,挖掘投资机遇,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莫志伟表示。

“新时代,要继续推动澳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需要从多个方面继续努力。”莫志伟进一步表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治理体系;二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澳门居民;四是加强爱国爱澳教育,培养新一代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澳门青年,让爱国爱澳精神在澳门代代相传,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史时刻,莫志伟期待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澳门能够继续携手深合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不断把“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越擦越亮,谱写“一国两制”实践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