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中央: 强化医保驱动 深化三医协同
案由:“三医联动”改革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经验。但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新老问题叠加的挑战凸显。具体表现为:一是健康责任制缺失。传统的诊疗服务模式和总额预付、按项目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未能有效建立起“以健康为中心”的责任医疗体系。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能力依然薄弱,且因激励手段少,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仍待提升。医保基金持续承压,在按病种、按人头付费为主的多元支付方式以及医联体框架下,还要在更多维度发挥市场机制、灵活动态调整药品目录的同时,降低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成本。
建议:一、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作用,筑牢基层网底。深化“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遴选有实践基础的地区,针对慢病、基层门诊等不同医疗服务特点,扩大单病种/多病种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通过“两个允许”落实好对医联体内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基石”地位,实现患者常见病、慢性病诊疗能回基层、愿回基层。
二、 推广数智赋能的慢病管理中心模式,实施重大慢病基层数智化共管。在按人头总额付费政策下,依托慢病管理中心,从糖尿病开始逐步扩展到四大慢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对家医签约重点人群开展标准化诊疗及疾病管理服务,加强数智化和专家共识/指南的赋能,建立并推广标准化的重大慢病基层数智化共管体系,让基层医疗机构在重大慢病防控方面“有抓手、见成效”。
三、 医保驱动基层重大慢病药品、耗材按病种联采。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相关省市,由医保部门牵头并协同卫健部门,依托三明采购联盟,支持四大慢病为主的多病共管下的药品、耗材开展按病种联采,同时在医联体内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扩容,降低重大慢病药品及耗材成本,提升慢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