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主席论坛 委员说话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2024年12月31日 17:19  |  作者:夏德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调动了各区域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性,初步形成各区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挑战和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充分调动各区域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洪流。

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要进一步深化各区域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未达到改革目标区域的改革力度,释放这些区域的体制机制活力,激发各级政府和企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笔者在东北三省调研中感受到,体制机制改革尽管要经历痛苦的过程,从短期看可能收不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但是从中长期看,改革所带来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将是深刻的,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持久的。

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对外开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处于对外开放最前沿,其他区域在对外开放方面则有较大差距。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些区域将由过去的“内地”转变对外开放的“前沿”。比如东北地区将在我国进一步加强东北亚经贸合作、加快对北开放的新形势下转变为开放“新前沿”。东北地区应当抢抓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全面对外开放步伐,发挥好开放新前沿作用,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和贸易投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通过制度性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对外开放促进体制改革。

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的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先进地区有一些差距,但是在教育基础、科技水平和人才资源上则有明显优势,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级人才,这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当前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新型生产要素已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缩小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必须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支持科技人员面向市场创新创业,并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产业环境,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通道,推进各区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赶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这班时代列车。当前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应当围绕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推进区域间产业布局优化和协同发展。产业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受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及要素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保证我国的产业安全,需要考虑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借鉴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教训,依据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和要素成本变化情况,积极引导先进地区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进行辐射转移,以保证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控性。

(作者夏德仁系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