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说话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当前,我国大量原材料、能源等从西部输往东部,工业品又从东部运往中、西部,由于货物大跨度、广范围、长距离转运,一些不合理的货物周转量由此产生,物流成本也由此增加,使得单位GDP产生的物流实物量规模大,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相对较高。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高于发达国家5个百分点以上。总体上,“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是当前物流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流通循环效率低”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
今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力度。“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等运输通道大部分在西部地区,国家规划的“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有“3轴”“6廊”“7通道”连通西部,但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和通道仍“留白太多”。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58%和80%在西部。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仅为63.9%,分别低于东、中部地区26和22.5个百分点。铁路包(银)海通道、呼南通道、绥满通道等仍未全部建成,普速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均低于东、中部。需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公路、铁路和枢纽建设,打通铁路、公路交通堵点,推进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扩能改造,释放干线铁路货运能力。
加快推进产业有序向西部转移。西部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丰富,对外开放陆路口岸分布广、接壤国家多,分布着我国一半以上陆路口岸,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5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有4个分布在西部(郑州、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具备发展腹地经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条件。可加快推进相关产业梯度有序向西部转移,降低货物大跨度、长距离转运产生的不合理周转量,减少货物流通环节、提升运输效率,从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加快推动相关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尽快完成。打通“公转铁”“公转水”堵点,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以及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支持网络货运平台发展,研究全系统线路规划、车货匹配、在途运输等,降低“空驶率”,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交通物流领军企业。
(作者李喜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交通运输厅原一级巡视员)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