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资讯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人民政协网聊城1月2日电(记者 杨岚)近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运河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举办。聊城大学、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4)》《中国大运河年鉴2024》《运河学研究(第13辑)》三本新书。
据悉,《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4)》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烟台大学教授吴欣主编,收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城镇与乡村振兴、交通与港口建设、世界运河等16篇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大运河年鉴2024》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原执行院长丁延峰主编,对2023年有关国家与地方大运河政策法规、水利工程建设、航道运输、文旅融合、生态环境、学术研究、重要事件等进行了收录。《运河学研究(第13辑)》由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李泉教授主编,全书分运河与城市、运河舆图、河工与河政、运河区域社会与文化、运河考古、运河遗产利用、研究综述与书评8个专题,合计13篇文章。
其中,《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为第七本《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全书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各项工作展开探析,高度概括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运河文旅融合、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完善与发展态势,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全书中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沿线省市持续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生命活力不断迸发。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整合各方利益,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治理体系,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研究机构等智库的作用,深入推进强化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全线通水复航研究,构建生态廊道。
此外,蓝皮书建议,为全面、系统、高效地推进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应成立高规格的工作实体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运河文旅产业链,重塑运河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充分依托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机制,综合利用区段及外源水源、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研究复航方案,对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