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委员好声音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李然:京港协同 打造国际领先科创人才集聚桥头堡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廖昕朔 韩月 汪凯 刘冠雄)“2024年4月,京校联在香港国际科创营商周期间举办‘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数10位海内外著名青年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以及近200家专精特新科创企业代表齐聚香江进行交流,这一活动为北京、对香港和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入合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海淀区政协委员、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以下简称“京校联”)会长李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90%以上的企业在参加完活动后在香港开展研发扩容、企业开设、人才招募等合作计划。”
近年来,国家不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创新科技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如何充分发挥香港区位优势和北京海淀政策优势,构建京港高科技新兴产业集群, 培植京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组合新优势?是李然关注的重点。为此,她建议:
一是前瞻谋划,精准对接。“十五五”期间,在北京中关村科学园的基础上, 推动香港中关村科学园建设,聚焦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高科技人才培养、原始创新能力培育、使用、释放等方面的主要差距。尤其聚焦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深化与海淀区在攻关国际“卡脖子”前沿技术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开放合作,打造弯道超车新优势、产业新赛道、发展新动能、产品新智造。
二是与承担香港未来发展高科技资源与重要动力的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进行战略对接、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协同打造服务北京市“十五五”的重点科研项目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合作与产业化运维,提高海淀高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面向全球的高质量人才聚集桥头堡,创新驱动未来产业迭代升级绿色发展。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在法治环境、金融生态和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显著。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互联互通’机制优势,为首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国际资本新支点。”李然建议,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创投联盟合作机制,助推海淀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同时,充分发挥京校联“百家机构服务团”的专业优势, 推动京港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实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助力首都科创企业早期研发、融资上市、开拓国际市场等不同要素需求与国际市场接轨,满足其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成长需求,依托优质国际资本支持,助力首都科创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