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以文旅融合擦亮房山发展“金名片”
——北京房山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侧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孙金诚 宋宝刚 邢佳璐 洪琳)“房山区应针对国际市场,将旅游形象口号转向‘情感内涵提炼型’和‘精神内涵提炼型’,打造‘欢迎来到北京的故乡’特色目的地形象。”
“应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将原本单薄的文物资源整合盘活,构建房山区全域文旅融合的新格局。”
“要探索健身休闲、运动装备、文创、休闲娱乐等多元化‘体育+文旅+商业’新型运营模式。”
……
作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承载地,北京房山区不仅有壮丽的山水风光,也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近年来,逐渐崛起为一个国际旅游休闲区。但是,与其他地方相比,房山区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融合度不够、业态不够丰富、创新能力弱等现状,如何进一步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在房山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中,引起委员们热议。
“自然资源独特丰富,是房山文旅一大优势。但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这一鲜明优势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李政委员表示,相关公共服务不给力造成房山区自然风光美景鲜为人知,或是难以转化为游客的消费要素。
李政建议,邀请专业文旅团队,结合房山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房山文旅自然风光游定义一个响亮的主题。同时,组织志愿者搜集整理一批与房山自然风光、景区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让自然美景赋予人文色彩。
在吴金梅委员看来,房山区山水相间生态资源特别优异,“三园一城”的历史资源深厚,京西文化的红色基因纯正,蓄势待发的区位空间机会巨大。“房山有属地文化,有在地旅游资源,目前还缺乏把它挖掘开发到极致的精神和想法。”她建议,对房山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做成精品,并进一步研究文化的呈现形式。
“目前房山区文旅产业发展中非遗主题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彰显不充分等问题凸显。”黄莉委员认为,目前“非遗”文化被定格为“小众化”,致使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被忽视。
黄莉建议,创新挖掘“非遗”文化,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品牌。规划建设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房山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园,推广民俗“非遗”传统,提升房山文旅与非遗品牌的知名度。做足非遗文章,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将山区民俗“非遗”文化和非遗传统小吃引入乡村旅游。
“深入挖掘和开发琉璃河遗址所代表的西周燕都文化,可以充分带动房山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黄长江委员表示,琉璃河遗址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文物价值,“城之源”是房山北京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琉璃河燕都遗址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黄长江建议,探索文化资源的产业升级路径,创新发展文物文博衍生产业。做精做强“城之源”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开发“考古+研学+旅游”产品,创新文旅融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正在日益成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郭京宁委员表示,数字文旅已成为激发文旅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手段能达到传统技术所不能实现的文物活化利用效果。他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硬件配套提质升级,提升旅游品质和体验,高标准建设开放文物的服务体系,打造旅游友好型环境。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及利用,促进文商旅融合。
与郭京宁委员的观点相似,王得军委员也建议,利用科技数字手段,提升互动体验感,并整合文化资源,推进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此外,他还建议提升周口店遗址核心区外综合服务设施,构建完善的停车服务体系。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体育与旅游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增长、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动产业升级,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途径。”黎翔委员建议,房山区建议结合城市更新,合理利用腾退废弃厂房等空间,以大型体育场馆改造、运动训练基地、文化旅游景区为主要载体,打造体育产业聚集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策划开发“体育赛事+大美房山旅游”项目,展示房山的体育文化和旅游资源。
“房山区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旅游消费的巨大潜力,精心打造京西南地区的消费高地,推动房山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李珍委员表示,目前房山区资源整合不够充分,产品创新缺乏创意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建议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文旅商街区,形成有房山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消费新地标。”李珍建议,要探索教育、健康与旅游的结合,强化“大美房山”的区级品牌建设。同时,聚焦京津冀存量客群和国际增量客群,差异化创新文旅产品。
中共房山区委书记阳波表示,将认真总结吸纳委员建议,将各类资源向“3+1”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聚焦,打造文化传承精品项目,擦亮房山历史文化“金名片”,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推动扩大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催生新的增长点,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