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牢记嘱托·履职尽责
把协商“品牌”擦得更亮
——西安市政协不断提升协商质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15日,西安市政协主席王吉德带领调研组围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健全完善养老体系 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议题开展专题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西安市政协牢记嘱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拓展协商方式、打造协商“品牌”、提升协商质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西商·市长面对面,这样的协商座谈形式新颖、高效、有用。”2024年6月29日,首次“西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后,走出会场的银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蕾意犹未尽。当天,围绕“促进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议题,企业家们谈问题、找差距,说诉求、提建议,西安市市长叶牛平不时插话回应,会场气氛热烈。让西商们备感兴奋的是,本次座谈会共助推市政府出台9份政策性文件,社会反响热烈,网络新闻点击量达1000余万次。2024年下半年,“西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又围绕“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韧性”议题开展深度交流,市政府表示,要及时把企业家诉求转化为服务举措,努力做强做大西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底座。
如果说“西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提升了协商的高度,那么另一场协商座谈会则是拓展了协商的广度。2024年首次召开的还有“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政协协商座谈会。
自《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2022年3月正式获批后,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实施,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和杨陵四市一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融合发展,区域协作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融合互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2024年10月24日,围绕“‘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文旅融合互通”议题,首次“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政协协商座谈会在西安市召开。座谈会上,四市一区政协进行充分交流,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文旅融合互通”的意见建议》,为推动“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专门协商机构就要彰显“专”的闪亮底色,西安市政协还在提升协商深度上下功夫。在2024年5月23日市政协召开的专家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等9名专家围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题深度协商建言,这是自2023年西安市政协首次组织召开专家协商会以来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所形成的报告也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近年来,西安市政协持续健全完善协商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西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专家协商会为品牌,界别协商会为特色,月度协商、对口协商、联动协商、远程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以及委员工作室“微协商”为常态的协商新格局。2024年,围绕“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养老体系”议题,组织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议题,组织两次专家协商会;围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议题,组织6次月度协商会;围绕“发展跨境电商”“加强新污染物防治”等议题,组织6次对口协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协商议政活动,真正发挥了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体现了协商民主优势。
此外,市政协还制定了《协商工作规则》,对协商内容、形式、范围、程序等作出全面规范。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三办”联合印发《政协协商成果办理实施办法》,对协商成果报送形式、受理程序、督办方式、反馈时限、质量评估等作出详细规范,建立了协商成果转化落实长效机制。一年来,市政协共报送2份专题报告、2份视察报告、12份政协信息,提出意见建议293条,15份协商报告受到党政领导批示,绝大部分建议被部门采纳。
接下来,西安市政协还将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完善议题提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加强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协同配合,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