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松花江组曲》在哈尔滨首演

2025年01月14日 14:36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郭海瑾)日前,在哈尔滨音乐厅,指挥家汤沐海携手哈尔滨交响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气势恢宏、情感丰富的《松花江组曲》演出。这部作品由哈尔滨市松北区政协委员、青年作曲家臧婷精心创作,通过交响乐的形式展现松花江流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赢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青年作曲家臧婷创作的《松花江组曲》以管弦乐队为主体,广泛取材于松花江流域的民间歌曲、舞蹈音乐、器乐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臧婷在创作中,不仅深入挖掘了松花江流域丰富的音乐资源,还巧妙地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得这部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

《松花江组曲》共包含七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其独特的主题和旋律,展现了松花江流域文化的不同侧面。

在指挥家汤沐海的引领下,第一乐章《松花江畔·百年回眸》以宏大的交响诗韵开场,弦乐与管乐的交织,如同江水波光粼粼,诉说着百年的沧桑与变迁。旋律中既有对辉煌岁月的颂扬,也有对苦难历程的缅怀,让人在悠扬的音乐中感受到时间的厚重与历史的深邃。第二乐章《林海情深·琵琶悠扬》中,琵琶的悠扬旋律在静谧的林海中响起,如同深情的低语,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琵琶的和声与背景音乐的轻柔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林间的风声、鸟鸣,以及那深藏于心底的柔情与眷恋。第三乐章《赫哲雅韵·热情如火》以唢呐的热烈欢歌,展现出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热情如火的精神风貌。唢呐的高亢激昂,与打击乐的明快节奏相得益彰,如同赫哲族人民的欢庆舞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第四乐章《松花夏韵·静美如画》将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以轻柔的旋律和深情的朗诵,描绘出松花江畔夏日的美景与宁静。音乐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静美如画的松花江畔。第五乐章《湿地之舞·猎归兽跃》以湿地为背景,通过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节奏,展现出猎归后的喜悦与江畔的生机盎然。旋律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律,仿佛能看到猎人们满载而归的喜悦,以及松花江畔特有的野生动物欢腾跳跃的场景。第六乐章《桥影悠悠·思绪绵绵》以二胡的独韵为主,通过悠扬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出桥影悠悠、思绪绵绵的意境。二胡的旋律像是穿越了岁月的长河,既承载着对过往时光的深深回忆与怀念,又满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第七乐章《龙江天籁·天河长歌》以宏大的交响长歌作为结尾,将全曲推向高潮。音乐中既有对龙江大地的深情赞美,也有对天河长流的宏伟颂扬。旋律中充满了力量与激情,如同龙江之水滔滔不绝、奔腾不息。在激昂的旋律中,全曲圆满落幕,留给观众无尽的回味与感动。

哈尔滨市松北区政协委员姜艳玲观看首演后表示,这场音乐会以《松花江畔》为核心,通过七个乐章的不同形式,展现了松花江的自然风光、历史回眸与人文情怀,为观众带来了一次震撼心灵的音乐旅程。乐曲时而如“小桥流水人家”宛转悠扬,时而像“气吞万里如虎”般慷慨激昂,时而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顿挫铿锵,时而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的严肃紧张,朗诵与合唱也深情有力,字字珠玑,引人遐想。整部作品不仅在音乐语言上极具张力,还通过琵琶、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与交响乐的融合,展现了多样的音乐风格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演出全程情感充沛,画面感强烈,既是对松花江的礼赞,也是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情告白。

《松花江组曲》的成功首演,不仅展示了哈尔滨交响乐团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也彰显了青年作曲家臧婷对家乡文化的深情厚谊。在汤沐海的精彩指挥下,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热烈掌声。日后,哈尔滨交响乐团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