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政协报·福建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委员建言
福建省政协委员谢光球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发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
人民政协网福州1月14日电(记者 王惠兵)为闽协商,为民服务。1月14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福建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此,福建省政协委员谢光球代表民革福建省委员会发言时建议,要强化规划引导定向,立足自然禀赋、产业优势,制定跨行政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分类或分产品制定特色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省级部门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指导,强化战略统筹、要素配置、政策支持等,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实施多村、多镇、多县联动,组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串点成线”,重点规划发展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优化资金使用考核,合理划分片区与资金额度,统筹跨区域资金与项目,按片区开展绩效考核,鼓励镇村合作共建公共服务设施,跟踪评估资金成效,发挥最大效能。
谢光球
壮大特色产业立根。深入实施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打造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保障产业发展用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产业项目优先提供用地,优化专项资金使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统筹多部门项目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打响“福农优品”品牌,完善省级品牌管理目录,将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分类管理,注重品牌差异化培育,避免恶性竞争。强化品牌宣传和监督,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通国内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提升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
挖掘文化内涵铸魂。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如泉州梨园戏、莆田妈祖文化、福州温泉养生等,让游客领略独特风情。融合体育产业,依托福建山水滨海与红色资源,举办多元赛事,提升“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级休闲基地。提升基础配套,延伸公共交通至乡村景点,建设智慧旅游平台与智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与周边消费项目,塑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升级产业合作,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打造台创园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推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