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的情谊
1934年8月12日,北平学术界追悼居里夫人(第二排右二为严济慈)
1923年,正值居里夫人发现镭25周年,巴黎大学举行纪念大会,宣布法国参众两院全体议员通过的议案——以国家的名义赠予居里夫人酬劳金每年4万法郎,借以表达法国政府和人民对科学家最隆重的敬意。也正是在这一年,遥远的东方,一个青年学生漂洋过海,来到巴黎求学,日后走进了居里夫人实验室。
这个东方青年就是严济慈。
“你的考卷是最好的一篇”
1923年10月,严济慈从上海登船赴法。在巴黎大学,他得以近距离聆听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教导。1924年2月14日,他在给未婚妻的信中说:“当今之学者,其高等学程全由专家担任,均是某研究所之指导或研究,如担任天文学者则为天文台长,如担任稀气管通电者则为居里夫人,而实验室则彼之镭研究所也。吾于今为学未始,唯遥想前途,每用自喜,倘得安心一意读二年书,当能补前此之蹉跎也。”此时的严济慈已经有心求学于居里夫人实验室。
严济慈仅用一年时间就考取了三门主课文凭,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这在巴黎大学建校以来尚无前例,这使得他一夜成名,为人瞩目。1925年7月8日,他写信给未婚妻报喜:“物理已于昨晚出榜,吾取甲等(共有九人,无一人为特等者)第五名,前三名为高等师范生,第四为居里女士Mlle Curie,乃居里夫人之女公子。”严济慈的欣喜溢于言表。
主持物理口试的主考老师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法布里教授。结束考试时,法布里教授当面夸奖道:“严先生,你的考卷是最好的一篇。”之后,法布里特聘严济慈到他主持的巴黎大学光学实验室工作。
1925年10月,严济慈进入法布里的实验室。教授交给他的研究课题是“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这起源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的指导老师李普曼的理论推测,是当时物理学界的难题。刚刚拿到硕士学位,年仅25岁的严济慈,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魄,担起了“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这个课题。
严济慈走进居里夫人主持的镭学研究所,想向她请教并借用皮埃尔·居里早年用过的石英晶体片。当时居里夫人正在做实验,见严济慈到来,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实验,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带他到研究所的小花园里,一起坐在草坪的长椅上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严济慈向居里夫人提出了许多问题,居里夫人一一详尽解答,而后郑重地把自己丈夫皮埃尔·居里使用过的石英晶体样品交给严济慈,用作研究材料。此后,居里夫人多次询问课题实验的进度,并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帮助。
严济慈没有辜负居里夫人的关怀。他钻进实验室,舍弃了一切社交,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法布里教授交予的课题,进一步拓展、完善了法布里教授当初命题的内容,写成论文《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1927年6月18日,严济慈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了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而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亲爱的严先生”
1928年11月,严济慈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甲种补助金资助,再次前往法国。严济慈先是到法布里教授主持的光学实验室做研究。1929年3月26日,严济慈给居里夫人实验室投寄了一封求职自荐信。4月3日居里夫人就寄来了亲笔复信,约请严济慈4月6日到她办公室面谈。这样,严济慈就进入了居里夫人领衔的镭学实验室工作。
在法国历时两年的访问研究中,严济慈在巨人的指引下,严济慈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发展潮流,从而明确地选定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
1930年12月,严济慈从巴黎回到北平(今北京),应李石曾邀请,到北平研究院筹建物理研究所。离开巴黎前,居里夫人向严济慈表示,愿意送给他一些放射性氯化铅,以支持他在中国开展放射学研究工作。因而,严济慈按照居里夫人的意见,向北平研究院提出建议,希望创立镭学研究所。
这个提议得到了李石曾院长的支持。于是严济慈在北平研究院做了物理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的所长。
为筹建镭学研究所,严济慈与居里夫人有了更多的书信往来。1931年3月31日,他给居里夫人的信:“亲爱的老师:我请求您答应给我们提供一种含镭的盐(含镭的氧化钡碳酸盐)的样品……在我回国前,老师曾表示愿给我们提供少量放射铅,现在能否给我寄来,同时还有含镭的氧化钡碳酸盐?国立北平研究院本着科学的和人道主义的宗旨,重视镭和放射性研究,我们打算稍后建立一个致力于这一目标的镭研究所……”在这封信中,严济慈还就如何开展镭和放射性研究工作向居里夫人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和汇报。
7月27日,居里夫人回信说:“亲爱的严先生:我相信您已经收到了6月1日我给您寄去的那种含镭的盐的样品和放射性氯化铅。这是您3月31日来信中所要求的……收到国立北平研究院放射性实验室成立的好消息,我感到很高兴。我祝愿贵实验室的工作有个成功的开端,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所重要的镭研究所……”在这封信中,居里夫人还就镭的使用条件和计量等问题做了具体的说明和指导。
居里夫人不仅热情地指导严济慈在中国创建物理学、镭学事业,更是帮助严济慈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青年科学人才。1929年秋,严济慈写信向居里夫人推荐正在法国留学的郑大章到居里夫人实验室,居里夫人欣然接受并悉心指导。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郑大章于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郑大章成为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的主要科学家之一,是中国放射化学的创始人。
不幸的是,正当严济慈大展宏图之时,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了。严济慈含泪写下4000多字的祭文《悼居里夫人》,深切回忆居里夫人“备尝辛劳”而“伟业惊人”的一生,高度赞扬居里夫妇“密切合作,相得益彰”“为科学求进步,为人类造幸福”。居里夫人“镭之发现,在科学上开一新纪元”“功存宇内”“她重要的发现,伟大的人格,绝不随其形骸以去,是将长留人间永垂典范的”。与此同时,严济慈还发起并组织北平学术界于1934年8月13日召开了盛大的居里夫人追悼会。追悼会上,严济慈亲致悼词,泣不成声。
纤尘不染的情谊
居里夫人去世后,严济慈与她的女儿伊莱娜·居里和女婿约里奥·居里保持了更多的联系和交往。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长女伊莱娜(严济慈译作“伊伦”),生于1897年9月12日;次女伊芙,生于1904年12月6日(后来是蜚声巴黎艺术界的音乐家)。伊莱娜自幼随侍母侧,从事物理研究,于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任镭学研究所助教,1927年与同事约里奥结婚。严济慈说,伊莱娜夫妇“颇具居里夫妇旧风,亦克同心合作,近数月前发现人造的放射性,是又为物理学辟一新蹊径。伊伦女士克绍箕裘,不愧名门之女,他日延绵夫人之业者,当属斯人”。果不其然,伊莱娜·居里和约里奥·居里日后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又一对杰出的科学家夫妇。
1935年,严济慈和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一同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1936年,严济慈写信给约里奥·居里,推荐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青年助手钟盛标到约里奥的实验室深造。1937年5月,严济慈到巴黎出席国际文化合作会议、法国物理学会理事会,与约里奥·居里更多地探讨了科学文化交流合作等问题。这一次,严济慈还带着年轻的钱三强来到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把钱三强推荐给实验室新的主任、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娜·居里,做她的研究生。在居里实验室,钱三强成功地发现了原子核的三分裂现象,日后为中国创立原子能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两弹一星”元勋。
1946年,严济慈又推荐了杨承宗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跟随伊莱娜·居里从事放射化学研究。杨承宗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51年回国,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科学事业,成为我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1956年,严济慈与居里夫人的女婿约里奥·居里再次会面,两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缅怀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说:“你的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收,却收了你这个中国青年当学生。”是的,严济慈是幸运的,有机会拜师于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门下;严济慈更是优秀的,能够得到居里夫人的栽培和指导,成为中国现代物理学和镭学的开创者。
为了铭记与居里夫人及其女儿、女婿的交往,严济慈在他的晚年专门写了一本普及读物《居里和居里夫人》,赞颂居里夫妇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德和伟大贡献。严济慈与居里夫人及其家族成员之间纯洁、可贵的科学家情谊,实在令晚辈后人羡慕钦佩不已。
(本文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严济慈之孙女。)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