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丰子恺名作首次公开发表
1924年,丰子恺的黑白画稿《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首次公开发表,迄今已过百年。
1922年,丰子恺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执教。一次,学校召开教务会议,他看到同事们垂头拱手的倦怠姿态,感触很深,会后,便用毛笔把这一情景画了下来,且一发不可收,愈发热衷于将日常生活中触动他心绪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喜爱的古典诗词,乘兴描绘在各种小纸片、烟盒背面、备课本上。12月16日,春晖中学校刊刊登了丰子恺《经子渊先生的演讲》《女来宾——宁波女子师范》两幅作品,朱自清、俞平伯等同事和好友看到后无不惊艳,鼓励有加,由此激发了他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创作的浓厚兴趣。
1924年7月,朱自清和俞平伯在新文学社团“我们社”的社刊《我们的七月》创刊号(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上,登载了丰子恺的古诗新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面上,一钩新月高挂半空,溶溶月色照耀着茶楼,竹帘轻卷,靠窗的茶桌上,主客已然散去,仅剩下尚未收拾的一把茶壶、数只茶杯,含蓄地揭示出二、三知己欢聚后的畅快与惬意。作品构图清新、线条凝练、黑白分明、情趣盎然。
时任上海《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看了这幅笔墨舒朗的画作,赞叹不已:“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于是与胡愈之、叶圣陶到丰子恺家中选稿,从1925年5月《文学周报》第172期起逐期刊发,郑振铎将它们冠名为“子恺漫画”,一经发表,广受好评,“漫画”一词从此被大众接受,日渐盛行,丰子恺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现代中国“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本人否认这种说法,他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我不能承认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我只承认‘漫画’二字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但人们仍乐于将他尊奉为“中国抒情漫画的创始者”。(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