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张怿伯与《镇江沦陷记》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镇江,爱国企业家张怿伯的工厂和家屋被日寇强抢,他的三子被杀害。
张怿伯逃离镇江后,写成《镇江沦陷记》,分为“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侮辱”等,以及“拉夫、烤火、住房、作践、吃食、榨取”等沦陷区的生活实录,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对日寇罪行进行揭露和控诉。
1938年4月,张怿伯自费出版《镇江沦陷记》。张怿伯在书中说明:“此小册子,系由作者付印,并非书坊出版,敬谨送阅,不取代价,并贴邮票寄出,唯一愿望,在将个人经历,忠实报道于社会,以求增强抗战意识,激发敌忾同仇。诸君自己看过,请再转别人,递次传观,以期普及,而广宣传。”
《镇江沦陷记》“三次刊印4000册,邮寄上海、苏北各地,并远至湘、鄂、川、滇、桂等省”,其中第三次印行时还附刊了1938年7月15日上海《大美晚报》登载的《南京屠城记》,使字数增加到3.6万。
正当张怿伯准备第四次再版时,因为寄往南京金陵女子学院的一本被敌伪查获,汉口、镇江两地邮局也被敌伪检查扣留。张怿伯迫不得已将那册由他亲笔修订准备付印的第四版书样深藏在地窖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取出,所幸虽有局部霉烂,却基本完好。新中国成立后,张怿伯将该册藏书捐赠给镇江市档案馆。
1992年,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镇江市档案馆辑印《镇江沦陷记》。199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镇江沦陷记》,分为上下编,共计12.4万字,使之成为完整的历史文献。(王荣 王抒滟)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