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会客厅
北京市政协委员李然:京港携手共建国际科创人才高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谢阿愁 康亮 马嘉悦 易欣 王星星 赖仁杰 贾冬)“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京港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不断深入,将为北京开放发展、香港经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李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京港协同打造国际领先科创人才集聚桥头堡,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通过京港携手共建国际科创人才高地,推动两地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李然建议,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京港双循环枢纽效能,协同打造国际高端交流合作创新平台;推进“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香港学院”国际创新型离岸产业孵化和加速平台落地生根,拓宽北京科创孵化国际化新路径;发挥香港桥头堡优势,推进首都新质生产力“试验田”——“香港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培植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业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加强国际创投联盟合作,为首都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国际资本新支点。
“去年4月,‘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成功举办,首次邀请7位欧美国家诺贝尔奖得主及图灵奖得主、20多位海内外著名青年科学家及500多位青年创科者齐聚香江,使京港与世界尖端科技联系更加深入。”基于此,李然建议在每年的春季“香港国际创科与营商周”期间,继续举办“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京港协同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更加精准地吸引国际一流创科人才,对接国际一流科研项目,助力首都科创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和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李然建议推进在港成立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香港学院和推动香港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这将有助于聚焦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高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差距,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人工智能等方面,通过深化京港在攻关‘卡脖子’前沿技术领域的开放合作,协同打造服务北京市‘十五五’重点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国际化合作,从而创新驱动未来产业的迭代升级和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