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艺术品“飞天”时代来临——

超长航时、大载重无人机首创“空天艺术馆”

2025年01月16日 10:3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6日电 日前,在北京海淀机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无人机实验艺术创作活动,长航时、大载重、平稳航行和独特的恒久性惊艳了到场的观摩人士,其所属HLPP艺术组织推出的“空天艺术馆”项目更成为低空经济与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奇葩。

GetAttachment

无人机实验艺术多元景观呈现——科技与艺术的星辰大海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AI并称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与标志,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全产业链迅猛发展,应用场景遍地开花,人们对“翅膀上的中国”充满期待。

低空经济改变的不只是经济,在空中飞行的物品超出你想象。2025年将是无人机艺术跨界元年,无人机将重新创造艺术的表达方式,无人机实验艺术将改变我们理解艺术的思维框架,传递艺术的思考力。无人机的新角色——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将为无人机创造新的意义和魔力。

创造历史的伟大作品

2024年12月28日11时18分,北京海淀机场,文化、科技、艺术等各界专业人士共同见证无人机创造的实验艺术创作过程。本次活动以科技+艺术——“空天艺术馆”为主题,以天空为画布、以无人机为画笔、以镜头为墨,充分展现艺术创作的开放性。本场创作表演创造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理论上108000人次参与,108000帧镜头记录共同组成一号作品,为世界上最多人次参与创作无人机艺术创作表演。之后2号作品无人机飞行时长将会达到2小时,3号作品3小时……15号作品15小时,届时15号作品的参与人次理论上可达1620000人次,参与组成的艺术品将会达到1620000项。据本次活动的组织方介绍,下一步此项活动将延伸到其他地区、其他领域、其他场景,参与创作的人次与作品将是另一个几何数级的纪录。

GetAttachment (1)

由无人机造就的多元艺术表达

艺术无国界。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受众均可参与到无人机的艺术创作与表演,几何数量跨时空、跨界加入,衍生新型的实验艺术品,使这次活动本身就变成一种新型的实验艺术品,可以让艺术家及社会公众触碰到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新的艺术高度。

同时,“空天艺术馆”将与国内一批顶尖艺术家合作,将采用特殊手段将其各类作品携带到天空,为其插上翅膀,成就当今世界第一波空中艺术盛宴。

让无人机成为“和平与美好”的载体

本次艺术活动的主持发起人是中国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逄培,他表示,近年来,无人机在天空中完成人们交代的各项使命,这个过程,是人类低空科技的一大突破,无人机所勾勒出的艺术的疆界也是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可以形成扑朔迷离的多元景观。在此种变化的背后,一种趋势却逐渐彰显——艺术总是不断抵达其原初的本源,回到人原本所期的身体及其生活世界。

对于创立“空天艺术馆”的初衷,逄培表示:我们有两个既定目标,一是将无人机在空中的各项性能做到极致,譬如长航时、大载荷、高海拔等性能;二是将人们传统的艺术馆带到天上并可以移动,希望在这个时代,无人机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它不应局限于运输和拍摄、播撒、紧急救援等传统用途,在全人类“和平与美好”愿景下,应该令其在文化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