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科技赋能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陕西省政协全会聚焦文化保护与发展
本报讯(记者 路强)近年来,陕西省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级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再次聚焦文化保护发展,呼吁借助科技力量,让文化向“新”而行,进一步“活”起来、“火”起来。
“当前文旅产业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与新模式,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数字化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大、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民进陕西省委会建议,依托陕西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及素材基础,统筹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安全可信的陕西文化旅游数字资源服务及应用体系。强化科技在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传统文化行业中的应用,提升陕西文化数据可视化内容制作与传播能力,推动传统文旅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有价值有潜力的文化符号、文化地标,以内容生产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数字文化IP品牌。
“秦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戏曲剧种,秦腔档案体系建设是其传承保护的根本。”民盟陕西省委会建议,加快秦腔艺术档案数字化体系建设,要全面摸清秦腔艺术档案底数,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秦腔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并分类鉴别,建立台账。制定秦腔艺术成果保护数字化管理机制,建立秦腔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成果保护。加强秦腔艺术成果保护的新技术应用,利用AI影像修复技术自动检测和修复经典秦腔影像资料,解决其影像模糊、画面抖动、噪声等问题,通过秦腔艺术数字化为研究、教育和艺术创作提供基础。
“由于宣传普及工作不足,展示场景不够丰富,导致众多游客不了解陕西青铜器,缺乏对青铜器文化的价值认知。”省政协委员何瑛呼吁,以数字化技术打造陕西青铜器主题文旅新场景。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刻馆藏青铜器文物,依托“VR”“AR”等技术打造青铜器数字博物馆,方便游客以足不出户的方式在线游览,沉浸式感受青铜器历史印记和文化精髓。将各类青铜器藏品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向广大受众开放,通过在线展览、虚拟导览、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吸引公众深入了解青铜器宝库,激发群众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