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履职故事
记者手记丨赓续传承航天精神
高山仰止,还原“航天巨匠”孙家栋先生并不容易。
作家黄传会这样描述他与孙家栋的第一面:孙家栋坐着轮椅,由他的秘书推着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一开口,孙老就说:“非常欢迎你们作家关注航天领域。不过,咱们约法三章,航天事业是集体创造的事业,首先是中央正确决策,全国大力支持,您一定要多写写航天群体,多反映航天精神。至于我个人,不过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这是孙家栋对自己的介绍。
被“追星”、被“围堵”、被“追问”,面对记者,他微笑、倾身、婉言谢过,“工作是大家做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北斗之父”“卫星之父”“探月总师”……听到这些头衔时,他频频摇头:“我不喜欢这样被称呼,我就是个老头子。”
“老头子”,这是孙家栋对自己的称呼。“榜样”,则是与他接触过的同事、朋友、委员们对孙家栋近乎一致的评价。
但无论孙家栋还是记者采访的其他航天人,都有一个反复提及且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航天精神”。
回顾过去的六十余载,孙家栋为之孜孜奋斗的职业生涯,完整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全过程。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包括孙家栋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先后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及“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这些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航天精神的解读:航天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提炼和总结,相互之间既有传承与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的核心与精髓是爱国奋斗,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而在孙家栋身上,正集中体现了爱国奋斗的航天精神。
青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
令人欣慰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一代代的航天人却有着共同的使命。梦想无垠,步履不停,孙家栋无疑是中国航天人“群像”的缩影,擎着航天精神的“伟大旗帜”,中国航天还将拥抱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编辑: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