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实时新闻
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百姓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护佑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有着丰富中草药资源和深厚中医药文化的北京房山区,如何促进中医药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政协北京市房山区九届四次会议期间,引发委员热议。
“房山周边地区自然环境优美,中医药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中医药种植产业的天然优势。”在长期从事基层中医工作的王金海委员看来,依托现有基础,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中药种植与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实现房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王金海表示,当前,房山区中医药种植多为零散、小规模经营,且农民的中药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影响中药品牌建设。
“应当对全区中医药资源进行摸排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和文旅发展规划。”王金海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农户种植中药材备案管理体系制度,给中药材赋“身份码”,确保“田头”到“床头”全链的质量可追溯,同时,建立更为完善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打造房山特色精品药材,鼓励本区平台统一采收,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此外,王金海还建议,挑选经济价值高、能开花、有花香的中药材推广种植,推动文旅产业与中医药种植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中医药+文旅的特色产业链。
“目前,房山区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陈井太委员表示,“中医药+文旅”的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康养旅游的需求,也促进了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房山急需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陈井太表示,通过博物馆能够为大众提供一个体验空间和科普平台,弘扬中医药历史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房山目前有时珍堂和四方中药两家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议通过资源整合,将这两家博物馆合并一体,建设成一个大规模的首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更好发挥药企使命担当。”
“建立中医药大健康发展促进会是推动房山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周海利委员认为,房山区应建立中医药大健康发展促进会,整合区内中医药资源,搭建产业平台,吸引企业、人才、资金等投入中医药大健康领域,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促进会找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活动等,可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繁荣和文化传承创新,为房山区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作更大贡献。”(记者 孙金诚 融媒体记者 宋宝刚 邢佳璐 洪琳)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