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推进教学实践让科技成果有更大用武之地
——河北省委书记与委员共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大计
“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吸纳转化,加强和改进工作。”1月14日晚上,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来到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教育组、科技组联组讨论现场,与委员们共同交流如何更好发挥教育和科技创新作用,推进河北高质量发展。省政协主席张国华参加讨论。
“高校要瞄准河北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王俊华委员率先发言。她说,高校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建议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引育、管理、评价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
刘兵委员说,当前,省内高校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支撑力需要提升,科技创新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他呼吁,推进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在高校密集的城市加快政校企合作,共建高等研究院或产业实验室,打造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让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培育创新拔尖人才要立足于早。”宋伟委员建议,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深入中小学校园授课讲学,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助力早期人才启蒙与培养。同时,开展科学家讲科普活动,邀请科学家走进校园分享科研故事、前沿学科知识及科学精神,点燃学生科学梦想。
“加快建设一流高校,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倪岳峰说,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广泛开展创新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切实增强学生信心,努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高校倾向于原始创新,企业追求研发效用比。”徐达委员说,高校、企业围绕科技创新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建议建立以应用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为导向的研究联合体,组织省内高校优势研究团队和学术资源,面向企业现实技术需求和产品研发服务,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研究合作,提高产学研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王守阁委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政府搭建信息沟通桥梁,引导企业和高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多个企业和多个高校之间,开展科研合作和课题研究,打造越来越完善的产业链生态。
倪岳峰说,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吸引京津创新资源要素,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健全科技成果权威性评价、竞争性评价和成果转化竞价机制,推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郝玉龙、张伟、徐慧明委员,分别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新型再制造产业、推动零碳园区建设落地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倪岳峰说,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把河北建设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