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新书分享会在天津举行

2025年01月17日 17:18  |  作者: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郭海瑾)1月16日下午,天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新书分享会在天津钟书阁书店举办。本书作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周宝东,天津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魏暑临,天津音乐广播《音乐朗读者》制作人陈凌灵,民建天津市科教委副主任、阿拉丁国际教育创始人胡春力,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沈海涛以及天津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参加活动。

GetAttachment

活动现场

沈海涛致辞并分享了此书从策划到出版的过程,表示这本书能够带给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读者不同的收获。表达是每个人独立的权利,但是也需要培养表达的能力,这本书便是一个学习表达的入口。与同类创意写作图书不同的是,《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从经典入手,并能反之照应经典。

GetAttachment (1)

新书分享现场

在新书分享环节,周宝东与魏暑临、陈凌灵以“写作是阅读的进阶”为主题进行分享。周宝东介绍了这本书的创作由来。从自身对文学的热爱到教课过程中发现的写作教材问题,分享书中所用到的经典作品,解读阅读者与创作者的关系。魏暑临表示这是一本站在教学实践上的著作,并基于中学教育的视角分享阅读到写作的进阶过程,以及这本书对中学语文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解读名家作品的指导意义。陈凌灵表示,这本书让写作具象化,语言风格亲切易懂,并未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理解为何要读中国经典作品。

现场互动环节,多位读者提问,其中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王亚鹏提出电影与小说创作不同,如何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出别出心裁的内容。周宝东通过对人的三重特征、物的三种属性的抓取,以及黑猫警长、鸳鸯剑等的例子予以巧妙地解答疑问。天津市第二中学的学生李林珊提出青年人在没有足够多的创作经验时,如何创作出有共鸣感的作品。周宝东通过对武松与鲁智深的人物设计对比分享如何设计更有层次的故事结构的方法。

GetAttachment (2)

《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叙事之箭:经典里的创意写作课》一书以中国四大名著为阅读母本,从结构、人物特征、叙述者、主题物、道具物、悬念的制作、情节与高潮设计等角度分析,梳理中国经典中的叙事理论。本书的出版从学术角度看,对中国叙事理论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份适合中国读者与创作者的写作指南。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