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资讯
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多项成果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王硕)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已取得多项成果,实现了将一大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一矿变多矿,有效提高了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镓、锗、铟等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取得重大成果
据了解,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27个省(区、市)100余家调查单位、2000余名调查人员,根据矿产资源采选冶新技术,开展了703个在产矿山、1148个大中型矿区的资源储量再评价工作,国内镓、锗、铟、金、镍、钴等15种矿产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资源量大幅增长。
再评价成果显示,我国镓、锗、铟等12种矿产全国资源量显著增加,与保有资源量相比,钴、铼新增资源量实现超100%增幅,镍、铟新增资源量超30%增幅,镓、锗、钒、钾盐等四种新增资源量超10%增幅。金、钽、稀土、锆矿种增幅也十分显著。其中,金矿新增资源量超1200吨(相当于新发现60个大型矿床),钒矿超1200万吨(相当于12个大型矿床),钾盐超1.6亿吨(相当于3个大型矿床)。
共生资源是同一矿床内,存在的两种或多种含量已达边界品位、经济技术评价后可以实现工业利用的矿产资源。伴生资源是指赋存于主矿产的、未达工业品位,但在选冶环节可以综合回收利用的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综合利用能力限制,我国部分共伴生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集中开展一批综合利用攻关,实现大量共伴生、低品位资源的经济利用。通过再评价工作,摸清了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家底,助力找矿突破增储上产,将有效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甘肃安坝里北、内蒙古哈达门沟等地发现大型金矿
在金矿方面,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甘肃安坝里北、内蒙古哈达门沟和黑龙江塔河宝兴沟3个矿区取得金矿找矿突破,累计新增金资源量168吨。其中安坝里北矿区新增102.4吨,达到超大型规模。哈达门沟大坝沟矿段新增41.3吨,塔河宝兴沟金矿新增24.3吨,均为大型规模。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本次找矿聚焦胶东、秦岭、上扬子西缘等重点成矿区带和哈达门沟、甘南-陇南金矿等24个金矿大型资源基地,构建了多方法、多尺度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基于地质找矿理论,结合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成矿预测模型,圈定找矿靶区47处,提交区块建议35处,拓展了金矿找矿范围,深化了全国金矿规律认识。
全国金矿找矿新突破有效引领地方企业找矿示范,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油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油气方面,今年以来,我国在三门峡盆地再获高产工业油流,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断隆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积极践行“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央地企协调联动新机制,瞄准久攻未克的南华北地区中小盆地群,在三门峡盆地再获高产工业油流,评价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4.27亿吨,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我国有356个中小盆地,“十三五”及其之前仅开展89个盆地的资源评价,三门峡盆地油气突破表明,其他267个未开展资源评价的中小盆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通过油气调查和勘查有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在新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新疆地质局、中石油、中石化和新疆有关油气公司,瞄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久攻未克的柯坪断隆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在新近系、志留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等四套新层系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初步落实探明地质储量5556万吨油当量,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培育了重要战略接替区。
柯坪断隆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盆山结合带,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新疆部署建设的大型油气资源接续基地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柯坪断隆构造与成藏关键地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在温宿凸起、沙井子构造带、柯坪冲断带三个构造带获得油气突破,发现了柯坪-温宿长达180千米长的油气富集区,已引领带动9家企业在该区投入超过60亿元,开展油气勘探并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基本建成百万吨产能油气生产基地。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中西部盆山结合带油气地质资源量约190亿吨油当量,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编辑: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