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全会观察
文物“活”起来 文化“火”起来
——厦门同安区政协委员建言历史文脉保护传承
“据记载,清朝时期我们同安籍的水师提督就有23位,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资产。”
“民国记载的同安古牌坊多达82座,应以厦门市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大保护和投入。”
……
在厦门市同安区政协十四届六次会议期间,保护传承好历史文脉,让千年古城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同安是闽南文化发源地、闽学文化源头,“提督摇篮”“宰相故里”“闽学源头”等历史文化名片,承载着千年古城的历史记忆,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
“陈化成、林君升、陈伦炯等名将为国家的海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也是同安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区政协常委陈耀忠在翔实调研后建言,要全面梳理23位水师提督的文物资源和史料,规划建设一处水师提督文化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水师提督文化长廊;拍摄水师提督专题宣传片;打造水师提督文旅、研学路线,提升同安文旅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安古牌坊以生动、精美的石雕为载体,别具风采,被称为‘无言的史诗’,但分散在各处,亟须进一步保护和活化利用。”冯涛委员提出,东西两溪交汇处的大同镇溪边社区,曾是同安古官道,至今保存着众多宗祠、官庙、故居、牌坊等历史遗迹,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迹聚集地,可在此建设“碧溪历史文化街区”,再现古同安牌坊驿道,提升文旅业态。
“文笔塔为什么要加锁链?南门桥铜鱼池下是不是真的藏了很多古铜钱?县城似束腰银锭,是同安‘银城’的由来,银锭的范围现在究竟是哪里?”分组讨论会上,黄岩岩委员用3个问题成功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就是讲好古地名故事、活化利用的意义。”黄岩岩建议,围绕同安特色地名,如“洗墨池”“后炉”等,以银城历史记忆为主线,深挖地名背后故事和传说,吸引游客,让地名留住古城同安的文脉记忆。
“同安区始终怀揣着‘保护好同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是留住厦门的历史文脉’的责任担当,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委员们的建言非常及时、精准。”同安区区长周桂良表示,2024年同安区设立了全市首支文体旅产业基金。今年将推进第二轮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和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继续办好苏颂、朱子等文化节庆,打造高质量文化品牌;加快同安古城有机更新工作,打造关键节点、慢行线路,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将文化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努力为厦门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出同安贡献。
(本报记者 照宁)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