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委员好声音
山西省政协委员: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日召开的山西省政协全会期间,多位委员聚焦山西新质生产力发展,就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新能源建设、传统中医药业等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迅速推出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期高效配置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常委桑胜波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得到有力提升,但是还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端创新平台支撑不足、企业创新要素集聚不够等问题。他认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改革,提升转化实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生金。
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山西,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也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结合自身行业与研究领域,王正通委员建议,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加快推进源网荷储、绿电园区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一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探索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
能源行业的发展,把储能技术带到大众眼前,也让这一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前景的行业成为关注的热点。
“随着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灵活调节中发挥作用日益明显,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张海兵委员认为,山西要加快光伏、风电、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他建议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整合区位优势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做足产业配套,为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支撑企业差异化发展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集群优势。
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中医药产业也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郭润利委员认为,要充分发挥山西独特的气候、区位、文化和中医药资源等优势,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与文旅产业、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促使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的示范项目落地,进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效应,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王泳)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