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全会观察
向开放要动力 向改革要活力
——福建省政协委员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建言
百舸争流,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科技特派员制度、数字福建建设……过去一年间,福建深耕试验田,7项改革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介,国内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砖国家服务专区上线运行,“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343家……全省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品牌。
“以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以开放提升改革质量,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近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翻开省政府工作报告,“改革”二字不断映入眼帘,引得委员们思考连连。
“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全省该如何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为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再立新功?委员们的共识是:改革开放,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要始终向开放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奋力推动福建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当前,全省虽然已实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全覆盖,但医共体内部依旧存在着‘医而不共’等情况。”作为一名基层医院院长,李航委员认为,乡镇卫生院之间医疗资源共享不足是制约医共体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建立灵活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破资源流动的壁垒,积极鼓励卫生院之间开展互利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从教30多年的福州市旗汛口幼儿教育集团园长林宁宁委员紧跟着提出,要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托育市场混乱无序”难题,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类别,特别是发挥公办幼儿园学位富余、师资力量强、基础硬件好的优势,培育打造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推动“托幼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改革命题,也是开放命题。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黄新斌委员建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同时打造适配创新型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加快建设“数字福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注入金融动能,协同助推科技强省、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
省政协主席滕佳材表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政协工作创优提效,深化“为闽协商 为民服务”特色品牌打造,推进三级政协协商议题共答、品牌共育、机关共建,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王惠兵)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