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资讯

回大陆发展,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台商二代”余丰君十年大陆兴业心路

2025年01月22日 08:57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

余丰君(右)和父亲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就像远在海峡对面高雄的家一样温馨,没感到一丝的陌生。”一提起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企业的接力棒,来江苏张家港市工作生活的这10年,新生代台商余丰君感慨很深。

从美国华尔街私募基金的高级精算师,到家族企业的二代接班人,余丰君在大陆不仅乐享人生轨迹的新赛道,而且在兴业过程中,也慢慢感受到父亲作为“台商一代”的“两岸一家亲”情愫。“不能让这份情谊在我们手里中断。”余丰君说。

■从华尔街私募基金高级精算师到家族企业接班人

时光回拨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大陆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横跨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江苏张家港市,于当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大陆第一家内河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保税区成立伊始,即吸引了一批台湾商人前来投资兴业,余丰君的父亲即是其中的代表。

看重张家港当地适宜种植稻草和蔺草的物候特征和对大陆市场的信心,余丰君的父亲将产业从台湾高雄全面转移到大陆,1994年在张家港保税区创办了大陆首家榻榻米生产企业——全鸿席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鸿”)。

“全鸿”榻榻米产品甫一上市,便独占鳌头,产品根本不愁销,订单主要以日本、美国客户为主。但伴随大陆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到2000年前后,全鸿遭遇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是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化取胜,还是着眼于公司长线业务发展模块布局,寻找大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抢占大陆市场的生机?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期,余丰君的父亲想到在美国读商科的女儿。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年回来看到父亲后的心境。可能是老人到一定年龄后,就会一下子苍老,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父亲压力太大,劳神过度,就觉得那一刻见到的父亲,比我两年前看到的父亲,苍老了很多,让我心疼。”余丰君也是在2013年底从美国回来探亲时,萌生了接班的想法。

“丫头愿意回到大陆发展,是我最大的心愿。”谈起女儿接手公司,把生意干得朝气蓬勃,余丰君父亲一脸的欣慰。

放弃美国华尔街私募基金高级精算师的光鲜职业和生活,来到彼时远没有华尔街光鲜的张家港凤凰镇,接手家族企业,是否会经历一番思想斗争?这是很多了解到余丰君的教育和职业履历的人,会不约而同问到她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回来挺值得的,在张家港我已经找到如家般的归属感,找到可以一直干下去的事业。”余丰君坦言,其实早在美国工作时,她就曾帮助父亲开拓过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业务,“过程中我也接触到公司的一些大陆员工,大家彼此沟通得很顺畅也很愉快,是那种大家常说的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天然情谊。”在余丰君看来,接手家族企业于她是顺其自然,也是顺势而为。

■我是“两岸同胞一家亲”的见证者、受益者

据了解,余丰君接手全鸿时,公司正处于市场同质化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过往风投精算师的职业训练背景,让她非常注重做市场分析。

经过对大陆消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大陆青年人对以榻榻米为主打的日式简约装修风格非常喜爱。

“如果提前介入,把房屋整体设计方案提供给客户做参考,我们的生意是不是可以一举两得?而客户既能买我们的榻榻米,又能买我们的设计。”找到了市场需求的潜力空间,就为公司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在余丰君看来,全鸿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先前产业条线布局过于单一,销售渠道也不够多元广阔。

找到了解决方案,是否能够顺利达成目标,就看行动力。组建新产品研发小组,对原有产品设计迭代升级,增加私人定制和室内设计等业务群,在保持原有专注国际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大陆市场,形成“两条腿”并行的市场布局……全鸿在余丰君的“青春速度”领跑下,走上新时代的多元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大陆内销市场份额约占公司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

“全鸿能有今天的发展,我们要感恩张家港台办和这里的相关部门给予我们的各方面的支持,让我们在这里觉得有困难,有地方去说,也有人帮助我们。”在余丰君看来,不管是像父亲一样的老一代台商,还是如自己一般的新生代台商,能够留住他们的,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服务软环境的温度。

她举例,当年全鸿在布局产品新条线面临人才紧缺,特别是室内设计人才十分缺乏时,她突然想到求助张家港市台办。让她十分讶异和感动的是,接到她求助的第二天,张家港市台办主任就带着市人才市场相关同志来到公司,“不仅当场给我们办理了网上人才市场招聘手续,还帮助我们在周六人才集市上安排了两个摊位。”发出求助申请的一周后,余丰君如愿以偿地物色到了好几位富有实战经验的专业设计人才,不仅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而且因此还拓展了新的业务,推动全鸿从单一生产榻榻米的厂家,跨入到实用家具和门框生产综合家具供给的家装企业。

“在张家港,我们台商被照顾得很好,有求必应,有难必解。”寻找到事业发展的信心,在大陆把生意做大做强的动力,自然生发。

“我们看好大陆市场,后续还会追加在这里的投资。”十年在大陆投资兴业路,余丰君是“两岸同胞一家亲”的见证者、受益者。

(通讯员 蔡克荣 黄蓉 本报记者 修菁)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