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常燕生诗中的程砚秋

2025年01月22日 09:01  |  作者:马斗全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937年,33岁的程砚秋在太原演出《碧玉簪》《荒山泪》等剧目。爱国诗人常燕生有《太原聆听程(御霜)剧偶赋四绝》,第一首开头两句为:“平生有泪不轻弹,却为秦青再湿衣。”注释说:“余二十年前初观程剧《碧玉簪》于旧都,为之涕下。嗣再观此剧,仍挥涕不能止,其感人之深如此。”意思是程砚秋十多岁时所演《碧玉簪》,便曾感人泪下。20年后再演此剧,其精妙自可知。

《荒山泪》为程派名剧,剧情为明末苛捐杂税严重,民妇张慧珠的公婆、丈夫皆被逼而亡,独生子也被抓去。公差仍向她要税,她只身一人逃往深山荒野,公差也追踪而至。万般无奈下,张慧珠自刎而死。此为悲剧,令人怆然。但常燕生认为,抗战时期应多演可鼓舞士气的剧目,在此情势下上演悲剧,有不当之处。所以其诗第三首为:“烽火蓟门夜夺桥,正凭桴鼓助鸣雕。愿将一曲《荒山泪》,化作中华铁血潮。”并注释说:“《荒山泪》鼓吹和平,立意正大。惟(唯)值此外侮时期,似宜更多排主战之剧,以壮士气。音乐感人最深,昔斯巴达战胜攻取,多得力于音乐。中国宴安日久,文学艺术皆偏于非战思想,今日非其时也。”

常燕生同时所作《丁戊之间南行纪事诗》,又写到程砚秋太原演剧一事。其一为:“午夜雷声走百輧,程郎歌调正空城。无端呜咽庐沟水,冲断霓裳法曲声。”注释说:“七月初,程伶砚秋献艺太原,观者空城,至影响政务。庐变突起,当局震惊,乃严令驱逐出境。”从“观者空城,至影响政务”,可见观众对程剧之喜爱。

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当局为防御日寇进攻,便严令将程砚秋驱逐出太原。这一情节,若不是常燕生在诗中记载,后人恐怕无从知晓。(马斗全)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