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多党合作>要闻
九三学社中央:大力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案由: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医疗器械是高技术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的朝阳产业,体现国家高新技术的综合实力,已成为大国博弈必争的科技制高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速,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建议:一、加强医疗器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建立高校、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研发资源与医疗器械领域科技企业相对接的制度性协同机制;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专项,采用双负责人制的方式,在国家重点、重大研发课题任务采用研究所和企业双负责人制;借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的模式,建立技术研究、临床应用等不同阶段的政府-企业联合基金,通过政府公信力和纵向项目对临床、高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帮助企业组织创新资源,解决企业科研难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两大瓶颈。
二、 推进“三医协同”,畅通“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化链条。一是三医联合共同制定创新医疗器械目录,建立衔接机制,让创新医疗器械在注册审批、临床应用、收费支付各环节“一绿到底”。二是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国际原创特性的高端医疗设备纳入各级医疗机构优先采购目录。三是建立创新医疗器械政府采购专项机制,在医保医用耗材目录中增加创新产品分类,加快落实创新医疗器械免于参加CHS-DRG按病组付费等优惠政策。四是灵活开放带量集采期间新品进入政策,在带量执行周期内可增加增补产品的窗口期,鼓励有竞争力的新品快速进入市场。
三、 大力培育国际领军企业,打造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区。一是组建类似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的资本型投资平台,选择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战略投入,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产业并购基金,开展国际国内产业并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头部企业规模和实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三是围绕特色赛道、提供特定服务、汇聚特优人才、制定特殊政策,打造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完善成果转化、科技服务、进院推广等服务,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