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政在协商
CITY不CITY?治理更“智理”
——重庆市市长与政协委员共话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创造新经验。
1月20日,市长胡衡华来到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联组,围绕“提升主城都市区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主题,同大家一起协商讨论。
精准锁定宜居、韧性、智慧这几个“关键词”,委员们从不同“切口”建言献策——
地下管线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江智委员提出,强化数字赋能,加强地下管线数据普查、梳理和治理,健全矢量数据归集制度,分级分类构建数字孪生地图,实现“一屏掌控”;强化物联感知,加装智能物联感知终端,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监控,切实提高安全隐患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提升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治理城市拥堵。”程龙委员呼吁,深入推动公轨“两网融合”,加密轨道空白区的公交干支线,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响应公交;围绕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健全与出行需求相匹配的公交、轨道运营线网、车型动态调整机制。
谈及“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黄海委员建议,聚焦系统集成、全龄友好,以《重庆市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为指引,融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等要求,统筹配置居住、就业、医疗、教育、养老、文体等各项功能、设施和空间,多圈融合齐发力。
在王南委员看来,“City不City”这个网络热词所表达的都市感离不开City Walk步行系统的优化。从提升城市漫步友好度入题,他建议结合“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市级专项规划,绘制City Walk步行系统精品线路图,健全产业生态,优化消费供给,提升精细服务。
重庆大渡口区在居民楼宇公共烟道油烟治理试点项目中使用油烟净化器新设备的成功案例,让曹晓刚委员很受启发。“提升执行力和技术支持,强化监管实效。”聚焦扬尘、噪声、油烟等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他建议加大先进设备应用推广,依托卫星遥感、AI监测、无人机等技术,提升监测效率。
加强韧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避险防灾能力,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吴晓琳、汪源等委员认为,要注重城市硬件建设迭代更新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安全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加快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科学应对和化解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挑战。同时,建立跨部门综合数字治理系统,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管理、综合交通、测绘遥感等各相关行业、领域信息开放共享,助力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水平。
胡衡华感谢委员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他说,大家的建议选题建言准、思路举措实、民生情怀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转化。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