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网络中国节·春节>本网特别策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银书:白糍粑里品年味
春节是仫佬族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谈到对春节的印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广西天龙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银书对记者说,最期待的就是全家一起吃的那顿年夜饭:“每年都会花很长时间准备,辛苦工作了一年,就等这个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聚一聚。”
银书来自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2024年被认定为“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我的家乡虽然比较偏僻,但我们仫佬族历史文化悠久,十分注重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像依饭节、仫佬族古歌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草龙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米酒酿造、罗城年糕、仫佬族棕粑制作等技艺也是我们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银书介绍说。
仫佬族的年夜饭里,白糍粑是必不可少的美食。“要先把糯米蒸熟,倒到大石槽(冲坎)里,两人各拿一根大木头不停地敲打,其间要手工翻转,直到把糯米敲黏糊,再揉成一小团一小团,按扁之后,用红薯削平、削圆,然后在平面上刻制五角星,蘸红花粉调制的水,在白糍粑上面盖一个红色的印章,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银书还表示,“小时候没有冰箱,怕糍粑坏了,我们就把它放在冷水中,隔几天换一次水,这样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对仫佬族人来说,白糍粑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过年时一家人围着地炉而坐,把白糍粑在地炉上烤软后直接就着辣椒酸菜或者用红糖包着吃,当作熬夜的夜宵。”
然而,现代社会,以春节为代表的一批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却在慢慢消失,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个不小的挑战。
银书建议从家庭、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家长应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与孩子一起分享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增强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传统节日成为家庭团聚和共享文化的温馨记忆;社会团体、学校等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如舞龙舞狮、非遗项目技艺比赛等庆祝活动,宣传传统文化,营造节日氛围;政府部门应通过制定政策,建设非遗项目展示设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仫佬族政协委员,多年来,银书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动仫佬族传统非遗技艺——米酒的追溯和传承。通过发挥政协委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他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我会全力推动仫佬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大众。春节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欢迎国内外游客到我们罗城县,一起体验仫佬族不一样的年味儿!”
(本报融媒体记者 邢佳璐)
编辑: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