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救助站里过大年
1月27日,腊月二十八。
下班后,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负责救助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无缝衔接,又开始了春节假期的值班生活。在工作岗位上与受助者一同迎接新年,早已因为连年的坚守而成为一种习惯。
救助站内,一些受助人员陆续在春节前,由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乡与亲人团聚。遇困人员王大宝(化名)因无法提供身份和户籍信息,且多方查找未果,已在站内滞留两个月有余。
当璀璨的红灯笼在街道两旁次第闪烁,家家户户的饭菜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春节的气息悄然来临。在与记者的微信视频连线中,理完发、换上新衣服的大宝很是精神。
互相问候着“过年好”,大宝与工作人员、值班人员围坐在一起,揉面、擀皮、调制馅料,忙得不亦乐乎,享受着制作美食的乐趣,更在相互协作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热气腾腾中,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成为桌上当仁不让的“主角”。每一道菜虽不是山珍海味,但香气飘散、凝聚着“家”的味道,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描绘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比任何香气都要来得更加浓郁。
“开心,祝大家新年快乐。”举杯、碰杯,互送祝福,不善言辞的大宝,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大家对幸福生活的共同期盼,暖意在说笑间缓缓流淌。
进入救助站以来,大宝从陌生、适应到熟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恢复得不错,工作人员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多种途径为他寻找亲人。期盼与家人离散的受助者早些得享团圆,这也是顺义区开展救助工作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
“无论生活无着的困难群众身处何方、遭遇何种境遇,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你而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站内不仅为滞留人员精心烹制了年夜饭,还提前准备好方便面、火腿肠、棉衣、棉被等救助物资,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流浪乞讨困难群众提供干净、舒适的食宿条件。同时,节日期间加强夜间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救助站不仅是提供帮助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1月31日,大年初三,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河南商丘雪花飘飘、气温骤降。商丘市救助管理站、梁园区救助管理站两级联动,带着棉衣、棉被等防寒物资及食品冒雪走上街头,积极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据统计,2024年入冬以来,全国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救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10.3万余人次,出动街面巡查人员33.9万人次、救助车辆近9.8万台次,设立临时避寒场所、临时救助点、求助引导点1.1万个,发放各类御寒物品、食物13万件,有效保障了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