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有一种守护叫“童伴妈妈”

2025年02月06日 16:12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节临近,喜庆祥和的氛围愈发地浓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九里村里,孩子们的脚步也跟着欢快起来。

对于留守乡村的孩子来说,春节是最期待的日子之一,他们可以见到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不远千里回到老家的父母,享受有家人陪伴的温馨时光。团聚虽然短暂,却足以让幼小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温暖。

一幕幕团聚的光影里,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童伴妈妈”佘素娟心中最柔软的牵挂。5年来,由她操办的春节联欢活动从未缺席,希望给留守儿童一份特别的陪伴与关爱,让那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童伴计划”,为每个项目村聘请一位全职的儿童守护专员——“童伴妈妈”,将所在村全部孩子的福利、安全、健康纳入其服务范畴,及时发现问题、递送信息,并协调资源给予解决。同时,该项目还与社区资源共享整合,在各村建立“童伴之家”,通过日常开放以及定期组织主题活动为全村儿童成长助力。

活动当天,位于村委会的“童伴之家”装饰一新,仿佛冬日里最温柔的诗行。身处其间的孩子们,怀抱色彩鲜艳的气球玩闹在一起,一次次按捺不住地瞟向桌上的零食和玩具。

“孩子们,你们想这个节日怎么过?”佘素娟问。

“吃东西”“想玩游戏”“要表演节目”的声音争先恐后地传进佘素娟耳朵里,眼见专门准备的年度总结和主持词派不上用场,她干脆“听从”孩子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自由发挥。

过去一年,孩子们在“童伴之家”的日子,全都凝聚在作品墙和照片墙上。在佘素娟的娓娓道来中,孩子们也开始回想过去一年中记忆深刻的事情。

一个个稚嫩的声音,交织成留守孩子复杂的情感画卷,其中有欢乐、有悲伤、有喜悦、有难过,佘素娟更多的是听到了成长,她的眼中慢慢闪烁出泪光。她知道,这是幸福的泪水,寒来暑往间,一声声“佘妈妈”,又何尝不是对她一步步坚持走到今天的最大褒奖?

春节期间,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身处各地的“童伴妈妈”像佘素娟一样纷纷行动起来,踏上探访留守、困境儿童的爱心之旅,为他们送去新春大礼包、学习用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用一通通视频电话,切实为异乡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缓解了“后顾之忧”。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佘素娟说,年味儿的传承,就在这“新桃旧符”的笔墨之间。为此,今年的迎新春活动中,她专门邀请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带着孩子们书写“福”字和春联,让他们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心中种下温暖与希望的种子。

“正月十五时,北方吃元宵,南方包汤圆,象征着团圆、美满和幸福。”为了让孩子们拥有自己儿时的经历,佘素娟采买了糯米粉及各种馅料,“嘴里甜,心里更甜,愿今后的日子里,温暖与欢乐长久相伴,岁岁年年,皆为好景。”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