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委员好声音

乔东亮委员:建议在高职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

2025年02月08日 19:52 | 作者:叶红梅 张建林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乔东亮关注养老服务人才支持。他认为,未来,庞大且持续加速增长的老年人群体,会对北京养老服务业提出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和高品质的要求。然而,专业化、高素质的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却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这将成为制约北京养老服务业当下及未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瓶颈。

他表示,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化、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面临着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规模效应不足等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政策倾斜和支持,仅凭“市场”这只手,很难满足北京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对职业人才“量”和“质”两个方面紧迫的总体需求。

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在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试点,毕业后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这为在北京市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深化北京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乔东亮说。

因此,依据《意见》精神,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他建议尽快开启北京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公费”模式。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深化北京养老服务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招生就业体系改革,并明确从本年度秋季招生开始,对高职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实行公费培养。他表示:“这也是北京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引领全国养老服务业等高品质民生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

同时,他建议进一步拓展公费招生范围至京津冀地区。他解释称,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在教育、医疗等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另一方面天津和河北报考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生源情况也能弥补京籍生源的短板,为未来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撑。

他也建议,深化该类专业的中职(公费)高职(公费)本科(非公费)贯通式一体化培养职教改革。将养老服务类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与本科教育给与特殊政策支持下的衔接(如,适当上调“专升本”比例),让这类专业更有发展机遇,更有吸引力,从而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满足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乔东亮注意到,《意见》一方面鼓励各地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公费”模式探索;另一方面也明确不限制毕业后就业去向,可以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即不用签署以往公费生录取时的就业协议。所以,他还建议,允许公费养老服务专业类学生进行自由而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也鼓励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专业化养老机构等签订“中高本”衔接的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培养协议,优化“上学即入职”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不受“公费”制约。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