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 贡献政协力量>委员好声音
陶匡淳委员:建议建立全市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去年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首次突破30%。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老龄健康已开展诸多工作并取得成效。例如,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助餐、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失能失智照护服务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政策;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等。
北京市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认为,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具备较完善的顶层设计,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还需配备系统性保障措施来推动规划成功落地。
在支付保障方面,陶匡淳提到,当前群众的养老资金以养老保险和存款为主,政府救助为辅。但养老保险资金池日趋紧张,缺乏可持续性。此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失能老年人照护的有效补充,推动进度相对缓慢。
“再比如,目前老年人医疗需求并未得到特殊关照,医养结合多停留在义诊、陪诊、健康档案等基础层面,有待建立从急救到照护的多层次保障体系。”陶匡淳告诉记者。
他建议,北京应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进程,建立全市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医养、护理、养老机构及居家护理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同时,规范和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分担养老压力。
针对老年群体的生活用品、健康消费品相对短缺,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陶匡淳还建议,培育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包括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助餐、助浴等服务提供方,同时也要鼓励企业研发适老化产品,如康复辅助器具、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