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5新春走基层>"非遗"版春节的N种打开方式

新春走基层 |“小”面团 “大”人生

2025年02月10日 09:46 | 作者:本报记者 郭海瑾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大年初六,北京凤凰岭景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第十二届新春游园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京津冀非遗过大年”板块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捏、搓、揉、掀,几块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面团仿佛活了起来,瞬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面人;《棋乐》《京东大鼓》《逛庙会》……生动展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习俗,让记者久久驻足。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用手指和小刀、竹签等简单工具,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河北省固安县高派面塑就是其中之一。该项技艺的传承人高继泽告诉记者,高派面塑起源于晚清,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以老北京民俗、罗汉、侍女等展现传统文化为主要代表作品,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发展。2017年,固安县面塑被列入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话间,高继泽手指灵活地在面团上跳跃,时而轻柔地按压,时而细致地捏塑,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仿佛在与面团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周围的喧闹似乎都随着他的动作而变得安静起来,只有他指尖下的面团在不断变化着形态,渐渐地,一个惟妙惟肖的面人形象在他的手中诞生了。

“我出生于农村,我的作品也多以乡村题材为主,展现老时光里的场景,讲述身边人的故事。”高继泽说,这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简单再现,更展现了乡村独有的文化韵味、淳朴民风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高派面塑传到高继泽这里,已是第四代,他说,面塑是一门苦功夫,需要长期勤学苦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面塑艺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他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书写非遗传承新篇章。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