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5新春走基层>"非遗"版春节的N种打开方式

新春走基层 |“看坠子”过大年

2025年02月10日 09:47 |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御我这想起来奇事一宗,想当初与国太西湖游景……”随着深泽坠子戏《回龙传》演员们的粉墨登场,嘹亮的戏腔响起,带着燕赵文化中独特的高亢与豪放,响彻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红火喜庆的春节氛围更添几分艺术气息。

坐标河北省深泽县,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这里是国家级非遗深泽坠子戏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随着春节来临,县坠子剧团又开始新一轮深入乡镇村庄的下乡巡演。

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回龙传》赵德芳、寇准的扮演者,深泽坠子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崔彦生。他说,深泽坠子戏是河北省稀有地方剧种,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这一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剧种,由传统的坠子书衍变而成,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坠子戏的项目论证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深泽坠子戏是一部草根艺人的奋斗史,是农民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具有艺术遗产蕴藏的丰富性……”这一“农民最为喜爱”的民间戏曲艺术,至今仍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丰富着乡村文化生活。戏中甩发、水袖、耍腕、耍扇、耍手绢、耍帽翅、耍髯口等“炫技”表演,彰显着燕赵儿女热烈率真的性情。

演出之余,崔彦生正排练新剧目《摆拍》,这是一部反映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美德的现代戏。“不仅要演好传统经典剧目,还要不断创作新剧目,将传统与现代相衔接,以适应时代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传承人的崔彦生始终目标明确,那就是传承发展好深泽坠子戏。

深泽县流传着一句民谚:“卖了被子看坠子。”漫步街头,多处可见坠子戏的元素。人们悠然地坐在须髯状座椅上,座椅上方是以坠子戏脸谱和头饰为设计元素的雕塑。走进挂满红灯笼的深泽县滹沱码头步行街,深泽的非遗更是“济济一堂”,除了看坠子戏,还能玩泥模、赏面塑、听吹歌、舞耿庄霸王鞭、敲西河花钹、品西河肉糕、吃烧饼裹肉、带高庙扒糕,无处不在的非遗,不仅“繁华”着深泽人的春节生活,更是早已融入百姓寻常。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