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5年地方政协全会扫描>委员好声音
回应社会关切 畅谈履职心声
——来自广东省政协全会“委员通道”上的好声音
一条“委员通道”,一派新气象,共赴新征程。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两场“委员通道”上来自经济、文艺、科技等不同界别的12位省政协委员为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抛出诸多“干货”。
省政协委员卢宇彤认为,高质量的算力算网服务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重要支撑。她建议,坚持算力建设与应用发展两手抓,建设多维多元、高效协同、超智融合、互联互通的算力要素和技术要素,构建应用服务体系,提升算力服务的市场适应性。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的制定,提升算力资源开放程度,优化算力产业协同能力。
“在科技创新赛道上,需要资本耐住性子、稳住步子,与创新者并肩长跑。”省政协委员李志坚提议,政府引导资金要更专注于“硬科技”和前沿领域。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容错机制,多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技术攻关、产业资源对接“雪中送炭”。另外,还要推动资本理念转变、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政协委员许乐敏提出,发挥十五运会综合效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她建议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统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赛事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联通机制,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提升办赛效能。同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赛事开发模式,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如今,“大湾区律师”不仅成为一个热词,也实实在在为营造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来自香港的省政协委员吴英鹏表示,要加强对港澳律师的专业培训、进一步优化港澳律师在大湾区的执业政策、加大对大湾区律师的宣传推广力度,以此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业合作,促进港澳律师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年来,“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英德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清远市茶园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带动当地就业近千人。“大家都说,我们茶树上的‘绿叶子’变成了口袋里的‘钱票子’。”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省政协委员陈维靖结合实际,提出了设立广东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延伸广东茶产业链条、打造更多更好的文旅融合模式等建议。
“共产党好,‘百千万工程’政策好”是瑶族同胞们的共同心声。省政协委员廖卫华介绍,清远连州市依托自身绿色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多条“文旅﹢美食”旅游路线,精心打造文旅IP,让游客感受特色民俗和千年历史文化,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
此外,还有委员关注到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硬实力”。谈及如何深挖中华文化精神,赋予制造业产品温度和生命力,省政协委员张伟涛建议,要出台政策措施,扶持工业设计服务企业和中小微、初创制造企业成长。通过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置相关奖项、举办产品设计专题展览等方式,引导制造企业将更多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道现场,委员们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畅谈履职心声,一个个接地气、有内容、有温度的“金点子”不断涌现,为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编辑: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