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黄炎培早期的政治建言

2025年02月12日 08:51  |  作者:陈永松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50212084636

▲一九○三年八月十日,黄炎培(左一)等四青年应邀到南汇新场发表演说,因揭露社会黑暗被清政府逮捕,险遭杀害,后被保释出狱。

20世纪的中国,政治腐败,列强瓜分中国,仁人志士风起云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黄炎培从外祖父那里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心中播下了爱国救国的种子。早年的他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积极参加革命、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奔走建言。

“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给未满18岁的黄炎培以极大的刺激,他悲愤至极,“国家观念,遂占领吾方寸的主要部分”。从此开始涉猎古今中外强国兴邦的学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1899年春,黄炎培去松江参加府试,考取秀才。1901年,黄炎培考入南洋公学特班,选读外文科,受教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

蔡元培是首任特班中文总教习,黄炎培是蔡元培的第一批特班学生。蔡元培向学生们灌输爱国思想:“中国国民在极度痛苦中,还没有知道痛苦的由来,没有能站立起来,结合起来,用自力解除痛苦,这是中国根本弱点,你们将来出校,办学校以外,还要唤醒民众,开发他们的知识。这些固然可以靠文字,但民众识字得少,如能用语言,效用更广。你们大家练习演说吧!”

在蔡元培的教导下,同学们纷纷练习演讲。受到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黄炎培认定“要救中国,只有办学堂”,他要以教育建言唤醒民众。

1902年秋,黄炎培回故乡川沙办学,从此开启“教育救国”之路。1902年冬,黄炎培回到故乡川沙,一边办学,一边牢记恩师蔡元培勉励同学们“唤醒民众”的话,每周公开演说。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前途的危险,外国侵略我的凶狠,政府不管事,老百姓睡在鼓里,吸鸦片、赌钱、女子缠脚。听者人山人海,“百里之内,舟车云集”。

1903年6月23日,黄炎培与张志鹤、顾次英等应邀去南汇县新场镇演讲,黄炎培在演讲中痛陈国家危亡,政府昏聩,被地方痞棍密告南汇县知县,恰逢清廷通令各县查拿革命党,黄炎培几人便被以乱党罪逮捕入狱,两江总督电令“就地正法”。幸得美国在上海总牧师步惠廉、美籍律师佑尼干等力保,加之杨斯盛的积极斡旋,黄炎培等人被保释出狱,才得以脱险,避走日本。

“刀下余生,只求于国有益”

1904年,黄炎培回国。8月,他受杨斯盛委托,在浦东六里桥白莲泾畔购地40亩,筹办浦东中学。

1905年7月3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蔡元培被指派为上海分部负责人。9月初,蔡元培召黄炎培到家里,黄炎培对蔡元培表示:“刀下余生,只求于国有益,一切唯师命。”并庄严地举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从此,黄炎培从一个热血青年转变为革命党人。

此后,黄炎培积极追随孙中山,成为蔡元培最得力的助手。1909年,江苏省成立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黄炎培被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及常驻议员。1911年9月15日,在江苏苏、常、松、镇、太五属人民代表会议上,黄炎培被推为代表,劝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黄炎培到达苏州时,程德全已经宣布独立,黄炎培被留下来参加筹备江苏都督府,参与起草新官制。江苏都督府成立后,黄炎培被任命为民政司总务科科长兼教育科科长。

1912年12月,黄炎培被任命为江苏省署教育司司长。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闭门写作《孙文学说》,稿才及半,召黄炎培去对谈,对他说:“为了唤醒民众,发挥‘为什么革命及怎么革命的道理’,写这本书,愿向先生请教。因我不长于写文章,这已写的请你看一遍,字句上有须斟酌的,请你动笔。”黄炎培立即照办。

《孙文学说》吸取了西方机械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进化论的自然发展观,同时,提出并系统论证了“知难行易”的认识论学说,奠定了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进化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

《孙文学说》是黄炎培参与的一次重要政治立言。

“职业教育为方今之急务”

1914年,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步伐的加快,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希望破灭了,2月12日,黄炎培愤然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职务。因为黄炎培在江苏办教育颇有影响,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1922年,大总统黎元洪特任黄炎培为教育总长,黄炎培也婉谢未就职。1931年,蒋介石南京政府邀请黄炎培到政府就职,黄炎培亦未答应,并表示:“弟对职业教育,确信为能解决人类间种种问题之最扼要办法。若一行作吏,势须抛弃半途,实违宿愿。”黄炎培坚定致力于教育救国。

1913年8月,在江苏省教育司任职期间,黄炎培写成《学校教育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影响甚大,赞成和反对者蜂起,日报和月刊转载者颇多。文章提出要真正振兴教育,必须将教育与各地的实际结合,使之能有效地服务社会。从此,黄炎培开始探索在中小学推行实用主义教育。

1914年,黄炎培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职务之后,开始专门从事民间教育事业。从1914年2月至1917年4月,黄炎培用3年多时间,通过在国内外的大量教育调研活动对中国的教育出路问题进行探索。1914年2月底至10月中旬,黄炎培先后到安徽、江西、浙江、山东、河北等省考察教育状况,更加坚定了黄炎培改革教育的决心。国内考察完毕之后,1915年,黄炎培应邀随农商部组织的旅美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3个月,黄炎培通过考察认识到“职业教育为方今之急务”。

1917年1月,为了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方案,黄炎培同蒋维亚、郭秉文、陈宝泉等一行六人赴日本、菲律宾考察职业教育,更加坚信“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从此,职业教育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作者系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一战线历史重庆研究基地研究员)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