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鲁迅的元宵节
1927年10月,鲁迅由广州到达上海,接编《语丝》周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还参加了革命共济会,并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联系。在上海期间,他度过了几个别样的元宵节。
1928年2月6日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据《鲁迅日记》记载:“六日雨。上午达夫来并见借K.Hamsun's 《Hunger》。下午有麟来。夜风。”是年他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了一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对创造社等的“左”倾错误提出批评。在翻译和学习苏联文艺理论的同时,鲁迅意识到“唯新兴无产者才有将来”。
1929年2月24日(正月十五),“下午小峰来。夜雪峰来”。
1930年1月起,鲁迅主编《萌芽月刊》(后为左联机关刊物),他在2月13日(正月十五)的日记里记载:“晴。午后钦文来。下午侍桁来。晚邀柔石往快活林吃面,又赴法教堂。”是年2月,鲁迅参加并发起党所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旋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参加了领导工作。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成为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指导性文献。
鲁迅在1931年3月3日(正月十五)的日记里记载:“雨。午后校山上正义所译《阿Q正传》讫,即以还之,并附一笺。下午往内山书店,得《近代剧全集》别册《舞台写真帖》一函共一百八十五枚,直二元六角。又《伊苏普物语木刻图》十二枚,因纸质不同,故以士帖社即以为赠,不计直。得李秉中信,二月廿五日发。”山上正义译的《阿Q正传》由日本东京四六书院于当年10月5日出版。书脊印有“国际无产阶级文学选集”,下署鲁迅著、林守仁译。《阿Q正传》占该书篇幅的一半以上,此外还印有李伟森等人的遗像和悼念他们的献词,并译载了胡也频、柔石、冯铿等人的作品及小传,因此本书实际上是一册日本革命文艺界人士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编印的集子。
1932年2月20日(正月十五),鲁迅在日记里记载:“晴。上午付内山书店员泉四十五,计三人。下午往汉文渊买《王子安集注》《温飞卿集笺注》各一部,共泉六元。”
1933年1月,鲁迅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上海分会的执行委员。他在2月9日(正月十五)的日记里记载:“雨雪,午霁。得靖华信,一月九日发。晚得诗荃信。达夫来访。得费慎祥信,并见赠《现代史料》(第一集)一本。”2月9日夜在致曹靖华的信中,鲁迅写道:“国内文坛除我们仍受压迫及反对者趁势活动外,亦无甚新局。但我们这面,亦颇有新作家出现;茅盾作一小说曰《子夜》,计三十余万字,是他们所不能及的。《文学月报》出五六合册后,已被禁止。”当日还作《战略关系》(载13日《申报》“自由谈”)和《赌咒》(载14日《申报》“自由谈”)。
1934年2月28日(正月十五),鲁迅在日记里记载:“昙。下午伊君来。晚收北新版税二百。夜寄小峰信。”当年鲁迅创作的大量杂文结集为《花边文学》和《且介亭杂文》。
1935年2月18日(正月十五),鲁迅在日记里记载:“晴。午后得紫佩信。得陈君冶信,下午复。复靖华信并寄书报二包。复孟十还信。复谷非信。寄三弟信。买《文学古典之再认识》一本,一元二角。”当年的杂文结为《且介亭杂文二集》。另创作了《理水》等4篇历史小说。当鲁迅愈战愈猛时,原有的肺病日渐严重;不少亲友劝他住医院或移地疗养,但为了战斗他一直坚持着工作、不愿离开自己的岗位。他说:“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
1936年2月7日,是鲁迅过的最后一个元宵节。据《鲁迅日记》记载:“七日昙。上午内山书店送来《全集》(七)一本,二元八角。寄雪村信并校稿。以王弘信转寄姚克。午后得母亲信,四日发。得徐懋庸信。下午以《文学丛刊》寄文尹、肖山及约夫。晚悄吟来。夜萧军来。雨。”当月左联解散后,鲁迅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年初,他的杂文继续强调抗日救国,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行,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保持革命的警惕性。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中,鲁迅发表一系列文章,推动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当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