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奇闻轶事
徐悲鸿绘写《天女散花》图
1918年初,徐悲鸿由日本回到上海,应蔡元培邀请北上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在罗瘿公、陈师曾等朋友的推荐和陪同下,徐悲鸿走进剧场,观看了由罗瘿公编剧、梅兰芳主演的六场神话新剧《天女散花》,梅兰芳的靓丽形象、曼妙舞姿,出神入化的表演,大胆创新的艺术追求,令徐悲鸿赞叹不已。
不久,罗瘿公推荐15岁的程砚秋拜师25岁的梅兰芳学艺,请徐悲鸿为梅兰芳创作一幅画像,作为程砚秋的拜师礼物。徐悲鸿欣然允诺,以梅兰芳《天女散花》的剧照为蓝本,反复构思人物造型、舞台场景、云彩服饰和舞姿动作,最后花了一个星期时间,精心绘制出《天女散花》图,艺术地再现了梅兰芳令人夺目的舞台风采。
《天女散花》图中西合璧,绘形写影,传神写照。画面上,云海涌动,天女升腾而起,蹲身合掌,绸带飘逸,所过之处,落英缤纷,万紫千红,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画面右上方,徐悲鸿题诗书跋:“花落纷纷下,人凡宁不迷。庄严菩萨相,妙丽藐神姿。甘心坠尘障,莫复问禅机。戊午暮春,为畹华写其风流曼妙、天女散花之影。”罗瘿公见后也题写了一首绝句:“后人欲识梅郎面,无术灵方更驻颜。不有徐生传妙笔,安知天女在人间。”
程砚秋拜师当天,梅兰芳收到《天女散花》图,目睹徐悲鸿笔下自己的舞台造型和艺术形象,欣喜万分,将它视若珍宝,特意挂于席间,博得宾客们一致赞誉。后来,每每有朋友或外宾来访,梅兰芳总会展示《天女散花》图;无论辗转何处,总是把它带在身边。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重新装裱了《天女散花》图,一直悬挂在梅家的正屋里,供人欣赏,直到他病逝。(周惠斌)
编辑:廖昕朔